网易廊坊讯(焦国远 刘杰)廊坊地处京津之间,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临空经济区和雄安新区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给廊坊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按照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定位,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各方面不同层次需求为目的新的现代都市农业正在全市加快推进。
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核心,以产业化重点项目、龙头、品牌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开展,全市共创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60家。提升企业软实力。全市形成了乳品、肉类、粮油、果蔬四大加工业,由以生产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向生产直接面向市场和终端产品为主转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发展生产科学化,全市65%的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了自己的研发中心,超临界萃取、生物转基因克隆等12项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汇福、福成两家企业列入“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拓展企业营销新方式。支持引导龙头企业由传统向现代销售方式转变,不断适应社会消费方式变化、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特别是加快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知名网络平台合作,利用成熟的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使生产和消费者同步信息化。全市近50家市级龙头企业应用了互联网销售平台技术。打造企业发展“联合”模式。以产业链、利益链为纽带,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加快推进龙头“联合”发展,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市初步建成了牛羊肉制品加工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杂粮加工集群等三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大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超过37亿元。
质量农业高效发展。实施标准化生产,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有效农产品供给。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食用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加强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预警能力,加强综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构建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全市各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以“服务首都、融入京津”为定位,连续3年共投入近亿元资金,促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依托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1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在环京津地区打造1小时速生蔬菜供应圈和2小时鲜活农产品保障圈。打造“京津农业第一休闲空间”。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2018年整合市级资金1010万元进行奖励性支持,促进农业与康养、旅游、度假、采摘、和餐饮产业的有机融合。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5条“春赏花”、4条“夏纳凉”、3条“秋采摘”精品景点线路,全市累计创建休闲观光农园69个,专业村5个,农家乐5个,休闲农业发展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吸引了大批京津游客旅游观光,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又带动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风文明水平的大幅提高。
科技农业优质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把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作为着力点,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结合全市5大类、25种特色优势农产品,推广绿色高效优质新品种、成熟适用技术,推广使用新型农机智能装备和粮改饲等综合配套技术,使全市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8%、95%。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重点打造“互联网+”智慧农场、“互联网+”现代农业园区、“互联网+”农机深松、“互联网+”农业执法、“互联网+”奶牛场管理五大发展板块。永清县新苑阳光农业有限公司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应用典型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称号。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小麦综合机械化率接近100%,玉米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7%,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利用率96%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品牌农业成果斐然。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培树行动”,开启廊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品牌”时代。一方面,加大对廊坊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宣传,让廊坊农业品牌加快“树起来”。聘请专业团队开展《廊坊农业产业化发展市情片》的拍摄和《廊坊市知名农产品品牌汇编》的编印工作,进一步做强叫响廊坊农业品牌。另一方面,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推介,让廊坊农业品牌加快“走出去”。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推选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河北省十大农产品品牌企业和区域公用品牌评选”等项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农业知名品牌84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1个,中华老字号1个(争荣)。“文安杂粮”、康达畜禽、“海琦王”“正张”“兴芦”“悠悠鲜颂”等产业化知名企业产品和品牌已享誉京津乃至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