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洁净武邑 美丽家园——武邑县喜获省级“洁净城市”荣誉称号!)
10月28日,河北省住建厅正式印发《关于2018年度洁净城市(区)创建结果的通报》,其中,我县榜上有名,获评2018年河北省“洁净城市”荣誉称号,这是今年以来我县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丰硕成果。



去年以来,武邑县高度重视洁净城市创建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强力组织推动,严把创建标准,精细强化管理,持续推动城乡建设提升新水平,着力打造“清洁、整齐、优美、和谐”的人居生活环境。
强化组织 强力推动
我县把“洁净城市”创建作为一次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来认识,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工作来对待,作为一场特殊性的战役来打,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洁净城市”创建工作,成立了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武邑县省级“洁净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武邑县创建洁净城市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省级洁净城市创建工作动员会,将河北省洁净城市(区)评估标准34项内容逐一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县城管局为牵头部门,突出问题短板,强力攻坚。同时,组织城管、住建等部门多次到创城先进市县实地考察,学习创建工作经验,探索做好我县环境卫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切实提升创建水平。
严把标准 严实创建
(一)强化规划引领。制定了《武邑县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把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同步实施。在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优先考虑环卫设施设置,切实做到环卫设施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实现了垃圾收集设施、垃圾转运设施、公厕等环境卫生设施的科学布局。(二)强化经费保障。2016年,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县财政在保障每年1000万元服务费的基础上,继续逐年加大环卫经费投入力度,购置洒水车、垃圾箱等环卫设施,不断扩大保洁范围,满足道路清扫、垃圾收运及处理要求。2019年,实施了城乡全域保洁项目,县财政投资2923万元将县城区以外的所有乡镇、524个村及河渠两侧、国省干道全部纳入了保洁范围。(三)强化制度建设。在不断完善环卫工作各项机制的同时,制定了《环卫保洁十项规定》、《保洁环卫职工行为规范》、《环卫作业标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详细的规则制度和作业标准,环卫工作逐步走上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轨道,实现管理有标准、执行有依据、工作有章法。设立督查台账,每天对环卫工作进行检查,落实整改成效。充分调动环卫工工作积极性,有力促进了环境卫生质量的全面提升。(四)强化数字平台建设。在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大环卫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力度,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建成环卫数字管理系统,着力打造数字环卫。通过该平台将暴露垃圾、道路不洁、绿地脏乱、环卫设施损坏等14大类37小类市容环境类案件反馈到各责任单位,并按规定流程和要求进行任务处置、处置反馈、核查结案。自2017年6月以来,数字平台共处理环卫案件13469件,保证了调度指令的及时下达,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有效缩短了处置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该平台,根据各街道保洁路段车流、人流及污染状况,对保洁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合理搭配保洁员和环卫车辆,使道路保洁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五)强化环卫巡查。制定了环卫巡查制度,县城管局设立两个环卫执法大队,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垃圾乱倒、环卫工人上岗、垃圾清运等情况,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并根据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协议内容,对环卫公司落实考核奖惩措施。??(六)强化道路保洁。城区现有清扫车辆5辆、洒水车5辆、抑尘车1辆。清扫车作业时间为上午4点-11点、下午12点-7点,每天作业13小时;洒水车作业时间为上午3点-11点、下午12点-7点,每天作业14小时。夏季及重污染天气期间每天对县城主要街道洒水不低于8次、抑尘车每天对县城主要街道进行喷雾抑尘作业不低于10个小时。并加大洗城力度,对便道定期进行冲洗。在县城区原保洁基础上,将县城区弃管小区和33个城中村、城郊村全部纳入保洁范围,配齐了环卫工。目前,城区所有街道都由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再用清扫车、除尘车交替进行精细化作业,城区道路机扫率达到98%,道路清扫时间日均达到18小时以上,主要道路瞬间生活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背街小巷每月进行保洁。(七)强化环卫工人权益保障。自2016年起,连续三年为环卫工人上调工资,上调幅度达到10%以上,并为他们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2018年10月26日环卫工人节县委、县政府对先进环卫工作者进行了隆重表彰奖励,同时协调县工会为环卫工人每年进行免费体检,中秋、春节发放礼品,协调志愿者协会为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为了进一步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先后为每名环卫保洁工配备了全封闭式三轮保洁车,购置了垃圾压缩车、密封式垃圾运输车、钩臂车、道路清扫车、高压冲洗车及冲扫两用车等各种环卫车辆60多辆,并不断改进作业流程,科学调整作业时间,多方面关怀环卫工人权益。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环卫公司每周召开环卫队长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环卫工全体大会,专题对环卫职工安全教育和职业培训进行安排部署。(八)强化宣传报道。利用网络媒体、电视台、人防宣传电子屏幕及城管曝光台微信公众号、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向全县人民宣传创建洁净城市的重大意义,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创建,自觉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爱护爱护环卫职工劳动成果。同时,先后组织“洁净家园、从我做起”、“一点一滴、清洁家园”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动,形成了广大人民群众自愿、自觉参与创建活动,合力推动洁净城市的工作格局。(九)强化“门前五包”。根据县城建设和管理实际,制定了“门前五包”制度,即:“包净化、包绿化、包亮化、包美化、包秩序”。为将“门前五包”落实到人,组织城管局人员逐路逐段、逐门逐户深入临街店铺商户耐心细致讲解“门前五包”内容、责任等,并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贴挂“门前五包”责任牌。根据责任完成情况,及时对门店进行评分,根据得分情况,授予天天幼儿园、苗苗幼儿园、蓝天幼儿园“五星级门店”荣誉称号。同时,为主要街道的门市配备了专用的垃圾收容器,有专人负责定时、定点收集。(十)强化公厕管理。投资295万元,新建公厕15座、改建3座,并对城区原公厕内外墙面、门窗、排水等进行改造提升,并设置了残疾人通道,安装了安全扶手及冬季取暖设备。每个公厕均由环卫公司专人保洁,24小时开放,环卫科进行巡查监督,发现公用设施损坏,立即进行恢复,聘请专业公司安装了飘香除臭装置,定期清理死角死面,杀灭蚊蝇,彻底解决了以往公厕“脏、乱、差”这一难题。目前,县城区共有公厕35座,已达到万人口4座的标准;人流集中场所的公厕厕位,按照女厕位与男厕位比例不小于2比1设置。同时,开发了“畅游武邑”小程序,35座城区公厕可以实现网上一键查询位置和一键导航,方便了城区群众和外地游客。(十一)强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18年我县建成了建筑垃圾消纳场,对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存放,规范管理。同时,根据《衡水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协议》,2018年12月11日我县与中节能(衡水)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签署《武邑县生活垃圾运输、计量和结算协议》,县域内生活垃圾统一运往衡水市无害化处理。(十二)强化工地管理。根据《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强化措施18条》和“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对所有工地全部分包到责任人,由专人监管,督促所有建筑工地全部高标准落实了场地草坪围挡、场内物料裸土覆盖、塔吊喷淋、物料密闭运输、扬尘远程监控等措施,工地扬尘治理扎实有效开展。(十三)强化监管执法。建立健全了以城管、住建为主,市场监管、交通、公安、社区等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执法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定人、定岗、定责,错时与延时并重互补,保证24小时不间断巡查执法,以24小时不间断巡查执法,严控擅自举办规模娱乐活动、道路遗撒、工地扰民、渣土车违规运营、垃圾随意倾倒等问题,实现综合执法“全民化、全域化、全天化”。加大小广告整治力度,购置了专门治理小广告的“呼死你”智能系统平台,将小广告电话输入呼死系统,使广告号码作废,对建筑物及公共设施上的乱贴乱画等小广告环卫公司进行全天巡查清理,彻底根治了城市“牛皮癣”。强化露天烧烤治理,通过对经营户宣传引导,做到了县城内烧烤经营户,全部更换为无烟烧烤工具或安装了烟尘净化处理设备,撑起环境治理“一片蓝天”。全面治理违建,使全县违法违章建筑实现“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