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沧州讯 最近有朋友向笔者抱怨:“写材料太难了,虽然想写,但每次都不知道怎么写,打开word文档发半天呆也‘憋’不出来,我是标准的理科生,还是做好自己擅长的统计工作就好了。”
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干部来说,在入职之初很容易受限于“学生思维”,所谓的“擅长”多数是指自己“专业所长”或是“兴趣所致”,然而在职场毕竟不同于课堂,在实际工作当中,能够接触并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实属幸运,但接触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并非“不幸”,反倒是更深层意义上的“幸运”。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业务上的短板本是好事,但是更应当把目光聚焦在“补不足”上。面对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有人喜欢等,等一会儿、等有空、等明天.....在各种“等待”中“等”没了下文;有人喜欢推,自觉不擅长这项业务,不如推给那些“能人”,自己打扫干净“门前雪”就好了;有人喜欢躲,遇到困难心理设限,认为自己做不好还要挨批担责,没有实际行动就先被任务吓退了,想进步就更难了。工作中无论是选择等、推还是躲,从本质上来看,这种遇到“不足”总想“绕道而行”的想法都是对工作、责任、担当的认知出现了一定偏差,在工作中缺乏年轻干部本该有的闯劲和韧劲。
《礼记·学记》中写道:“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年轻干部要做到知不足,更要补不足。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指出:“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作为初入职场的年轻干部,要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干事观”,业务上存在诸多“不足”并不可怕,工作能力一时的欠缺能够通过努力来克服,而思想上的“短板”却难以一朝一夕“补齐”。能够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暂时的弱点,给自己设立阶段性目标,一招招学,一次次练,一步步走,“不足”终能变成“长处”,年轻干部也终将在困难的淬炼和实践的洗礼中成长、百炼成钢。(陈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