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纪委监委办公楼来了3名前来道谢的美岱村村民。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刘某某,工作失误,在录入低保人员信息时少录了美岱村3名村民的信息,导致他们的低保待遇迟迟未落实。这3名村民找刘某某反映问题十多次,每次刘某某的话似乎都如出一辙,都是我“帮你问问”。
农村“低保”是保障农村贫困群众生活的“温暖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然而,这笔“救命钱”却因为某些基层干部工作失职失责而漏发,群众一年内十多次上门反映,却屡遭推脱,寒了群众心。最终赛罕区纪委监委给予兰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刘某某记过处分,并调离民政岗位。因漏报而少发的低保金,目前已全部补发到位。
“走失”了一年的低保金终于回到村民手里,这离不开向村(社区)延伸的专项巡察和纪委监委的精准办案。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才能推动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落地见效。基层干部在面对面服务群众,面对群众的诉求的时候,“帮你问问”似乎随处可见,这样的行为,和官员过去常用的“研究研究”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服务群众“打太极”“踢皮球”,万万要不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
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党员干部来自群众,权力由人民赋予,理应为群众服务。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时刻提醒自己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决群众的诉求和实际困难,使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满意,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符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