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冀州孙金环:圆梦国庆阅兵场,我就凭这“三股劲”)
“小环儿参加国庆阅兵啦,小环儿走过天安门广场啦……”日前,在孙金环的故乡衡水市冀州区冀州镇新庄村,他参加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传为佳话,村里的乡村们奔走相告,纷纷为这位为家乡争光的小伙子点赞叫好。“俺小环儿从小就懂事儿,学习刻苦用功、做事踏实认真,乡亲们都说是我培养的好,其实我也没什么高招儿,就是常告诫他——做人要正直坚强!”孙金环的父亲孙广训谈到儿子的成长历程,憨厚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今年35岁的孙金环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生活的艰辛让他从小懂得了做人的责任和担当,岁月的磨砺练就了他的正直和坚强。2003年,从小就有一个“军营梦”的孙金环考取了廊坊陆军导弹学院,从此开启了他与部队的“不解之缘”。2008年,孙金环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陆军某集团军某摩步旅炮兵团,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股长,副营长;军改后,他又任中部战区陆军某集团军某特种作战旅副营长。入伍十六年来,孙金环曾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嘉奖1次,荣立三等功1次。一个个辉煌的荣誉和表彰背后,印证着他从军路上的坚韧付出,也为他能最终走过国庆阅兵场铺就了“人生伏笔”。
2018年9月,孙金环到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恰逢当时国家筹备建国70周年国庆大阅兵,本次阅兵将首次组建院校科研方队,需要从各大军事校园选调人员参加阅兵,经过层层选拔孙金环被幸运的选中了!然而,作为当时科研院校方队中排面年龄最大的队员,孙金环深深意识到在这份荣耀的背后,更赋予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以及坚韧不拔的艰辛付出。
今年3月底,孙金环正式离开学校参加国庆阅兵集训,在为期200天的集训中,每天的训练时间少则8小时、多则11小时,每天训练超过2万步。尽管训练强度已经很大,但孙金环依然觉得不够,他说自己是方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要想练就“一身硬功”,就必须要充满“干劲”,下些“狠劲”,有股“韧劲”,才能不辜负组织赋予他的信任和重托。
阅兵训练强度大,是对身体和毅力的双考验。孙金环在以前的军事训练中,腰椎和颈椎都曾受过伤,他意识到要想达到一流标准,没点干劲儿和狠劲儿是不行的!为了不受旧伤的干扰影响,他每天的训练都是护腰上身、膏药贴满,纵然脚底已经泡里套泡,依然紧咬牙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做完每天的训练动作。据孙环回忆,当时训练的时候夏日炎炎,高温39度,地表温度接近60度,再加上自己穿着护腰、贴着膏药,每天都是汗水湿透衣背,几度险些晕倒。但他从没有因此退缩过,200天的紧张训练,孙金环硬是坚持没有请过一次假。正是凭着这股干劲儿和狠劲儿,孙金环赢得了教练和队友的尊重和佩服,队友们都亲切的称他为“老大哥”。
在阅兵训练中,没有永恒的顺境,更多的还是逆境。孙金环说,阅兵训练并不是挑中了就一劳永逸了,很多队员都会发现自己在正式队员和预备队员之间“几度沉浮”。每当这时,常常是队员们心里落差最大的时候,有一些队员因为缺乏能屈能伸的韧劲儿而掉队了。但孙金环始终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年龄最大的队员,也必须要成为全队心态最好、韧性最好的队员。为此,他要求自己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每一个训练细节上,绝对不去关注一时的“身份切换”,正是凭着良好的心态和这股韧劲儿,他坚持到了集训最后一刻,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穿过天安门广场的正式受阅队员。
2019年10月1日上午,长安街上铁流滚滚、军乐铿锵,当由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联合组建的科研院校方队,迈着豪迈的步伐,英姿飒爽的穿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时,这支新中国阅兵史上首次受阅的方队,赢得了现场观礼人员和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阅兵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掌声……“能够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是我无上的荣光,敢于接受这份人民赋予的责任,是军人应有的担当,更是对祖国的绝对忠诚!”谈到参加这次国庆大阅兵,孙金环显得很平静,他提到更多的是责任,担当和忠诚。(樊加伟)
图1为:孙金环参加国庆阅兵嘉奖的荣誉证书。
图2为:孙金环参加国庆阅兵集训现场。
图3为:孙金环所在的科研院校方队穿过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