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被世人称为“世外桃园”,这里有99道湾、99道河,是阻挡日军攻占的天然屏障;这里曾建立过民兵武装,始终与抗日武装并肩作战,这里就是青龙满族自治县大石岭乡大冰沟。
大好河山 世外桃源
大冰沟隶属大石岭乡。西起大石岭乡,山脊与辽宁省建昌县的老大杖子乡、河坎子乡接壤;北与宽城县大石柱子乡的双松亭村相连。沟深谷长,绵延20多华里。这里植被茂盛,水源充足,物种繁多。二十多华里的深沟有99道湾,形成了99道河。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荫蔽日,秋季野果飘香,冬季银装素裹,冰铺沟底。故得名——大冰沟。这片神奇的土地曾居住着30多户人家,他们垦荒种地,采山货换钱,过着丰衣足食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然而,就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东北沦陷,紧接着长城保卫战失败,日寇侵入大冰沟地区,打破了大冰沟以往的宁静。
国家危难 守土有责
面对日寇的贪婪凶残的侵占,中华大好山河被践踏,人民被蹂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华北大地掀起了建立敌后根据地,发动群众,全民抗战的高潮。
1941年8月,遵化大张屯冀东分区党委扩大会议后,马骥同志带领部队出铁门关进驻青龙,经苇子沟,汤道河来马圈子、土门子、大石岭、木头凳一带开展抗日工作。他先后几次深入大冰沟,根据这里的地理位置,地形复杂,山高林密等特点,深入各家各户,宣传抗日的革命道理,讲述山外边的情况。很快,这里的人民思想觉悟大大的提高,懂得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道理,堡垒户吴香,朱宽和周妈妈(周阁母亲)等人在马骥等同志的组织下成立了联络组,负责情报的搜集,传递。建立了八路军在冀东建昌、凌源、青龙三县交界处建立稳固的敌后根据地。1942年11月,冀东“东工委”随着临榆、抚宁、凌源、青龙、绥中联合县工委办事处的建立,大冰沟成了这一地区巩固的八路军敌后“大本营”。自此,大冰沟成了日伪军最头疼、最害怕、最痛恨的地区。从而也演绎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故事。
建根据地 军民抗战
自马骥同志在青龙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后,八路军在青龙的县大队和区小队相继成立,以大冰沟为中心的四区小队,据有利地形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周围开展工作,端据点、除汉奸,并把活动不断向周边扩大。这期间,大冰沟的人民投入到了火热的抗日运动中,以段占坡(转业军人,离休干部)、吴玉成、朱宽为代表的一大批热血男儿参加了八路军和区小队,老弱妇幼组织起来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照顾伤员等任务。周妈妈就是当年妇女中的代表。她凭借着做姑娘时跟父亲学到的采药疗伤本领,带领当地的妇女亲自上山采药为伤员疗伤,送走一批又一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誉为“八路军的母亲”。
随着根据地范围的扩大和巩固,住大冰沟的八路军队伍由原来的几十人扩大到几百人,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在地下党李丙良(驻河坎子伪军连长)的协助下,杨文楼区队长率领五十人,仅一个多小时,一举端掉了敌人在河坎子据点,打死日伪军20多人。
日军受到重创后,下决心要扫平大冰沟根据地,半个月后,日军调集兵力,派出两路人马东西夹击,东路从河坎子据点出发,经沙果沟,西路从土门子据点出发,经大石岭从写字洞进沟,企图一举消灭驻大冰沟八路军主力,但敌人万万没想到,八路军早已得到李炳良和土门子村杨武先生及土门子伪军王警长的情报,提前做好了准备。在东路,驻沙坎子伪军连长李炳良组织全连起义,刚到沙果沟,走在前面的伪军突然调转枪口,一举消灭了走在后面的日军,带着缴获的武器,全连官兵加入了大冰沟的八路军主力,迅速地向沟外冲去。此时,西路的日伪军听到枪声,以为东路已交火,日军小林队长亲自督战,顺沟门径直向前,在经过鸽子洞时,埋伏在弯子两侧的八路军一起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惊慌失措。连抬着的火炮都没来得及架,只是胡乱的射击,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敌人始终没能前进,连死尸都没来得及抬走,便顺着原路逃回了据点。
1942年冬季,青龙的“集家并村”开始。日伪军把全县1600多个村庄划为“无住禁作地带”,“无住地带”,“集团部落地带”三类地区。“无住禁作地带”不许住人,不许种地,不许放牧,不许通行,并划界立标。如有违者当场格杀勿论。“无住地带”不许住人,可以种地。“集团部落地带”,周围修筑一丈多高的围墙,墙上有炮楼,每个部落四周只留2-4个大门。白天进出严格搜查,夜间大门紧闭,禁止出入,像牲畜一样把人围在里面,老百姓称之为“人圈”。由于附近十几个村的老百姓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瘟疫肆虐,火灾不断,警察、特务到处横行,百姓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本鬼子妄图以此隔断共产党、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大冰沟是“无住禁做地带”,离最近的河坎子、牛洞子、柳树漫、草碾“人圈”20多华里,要想搬出,谈何容易。他们舍不得离开养育他们的土地,更舍不得与他们朝夕共处的八路军。他们凭借熟悉的地理环境,躲藏拖延到最后,把粮食留给八路军。日伪见大冰沟的人民没有搬出去的行动,便采取了残暴的手段。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日伪、汉奸悄悄溜进大冰沟放火烧房子。一夜间,房屋全部化为灰烬,并引发了山火。牲畜被烧死,剩下的被抢走。
在残酷的环境下,当时八路军利用大冰沟、黄石砬、乔木沟等地藏起来的一部分粮食和衣物作为给养与敌人周旋。敌人找不到粮食就抓抗日家属,殷海山(殷占波的大伯)被敌人抓去灌辣椒水,压杠子,折磨得死去活来,最后打断了他一条腿。由于形势紧张,游击队长李杰带领全体队员经常到辽宁建昌县的贾杖子、牛洞子一带去活动。他的媳妇始终在老家一带,上山钻石砬缝子,回家住地洞,洞子里搭炕。战士们经常去他家住,每次到她家,她都主动为战士们放哨。地下交通员曹维明负责大冰沟到干沟一带的情报传递。
桥木沟的王凤海是当时八路军区里的财粮助理,敌人非常仇恨他。1943年冬,日伪军包围了他们的村子。为子掩护群众安全转移,他的妻子背着三岁的儿子往山上跑。敌人发现了她,一枪将她的儿子打死在她的背上。他的妻子受伤后,被敌人抓进龙尾的“人圈”中。为了王凤海妻子的安全,殷占波等三人秘密地将她接到大冰沟朱宽家。因为房子被烧,朱宽只好把她们安置在事先挖好的山洞内,虽然得到朱宽媳妇的悉心地照顾,但由于饥饿、寒冷,再加上无药医治,几天后,便去世了,她年仅33岁。
狡猾的敌人,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集结了老达杖子、要路沟、河坎子、土门子、大石岭这五个据点的敌人和 “棒子队”,还强迫老百姓参加,共一千余人到大冰沟搜山。当时,八路军及家属共计30多人在大冰沟最深处的马蜂沟李奎元家。危机时刻,李魁元把大家隐藏到附近的山里,没被敌人搜到。
敌人搜山之后,根据驻大冰沟的八路军凌青绥办事处处长周鸣岐同志的指示,在与敌人进行反围剿斗争的同时,开展了锄奸反特工作。
八路军乔装打扮、潜入柳树漫和大石岭“人圈”内,除掉了大石岭村汉奸周连明,柳树漫村汉奸段拐子。对于巩固根据地,保护抗日人民及其家属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殷占波带领十名队员从大冰沟出发到土门子,在土门子村杨武先生的配合下,捣毁了土门子伪警察所,并缴获歪把子机枪一挺,手枪两支,步枪五支。之后,又烧毁了河坎子、老达杖子炮楼,消灭伪军100余人、击毙日军11人。这些行动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大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
为配合我军全面抗日,殷占波、李炳良、朱宽、吴玉成等带领队员到百余里外的双山子和大杖子沿线。带着工具,两人一组,锯电杆、割电线。一夜之间,拦腰锯断电杆30多根,敌人的通讯瘫痪了半个月。
由于敌人的封锁,我军伤员连最基本的用药都非常困难。伤员的伤口感染、化脓、腐烂,严重的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吴玉成、朱宽向领导请示,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到200多里外的凌源县城买药。得到批准后立即行动,为争取时间,他们避开大道,翻山越岭抄近路,经过三天二夜的跋涉,终于来到凌源县城。在我地下党的帮助下,搞到部分药品后顺利潜出县城,穿过多道封锁线,经过六个昼夜的艰难行程,终于带着药品胜利地返回了根据地——大冰沟。
虽然得到了一些药品,但还远不能满足需要。周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凭借从父亲那儿学到的一点知识,大胆尝试,亲自上山采药,用土办法制药,大大补充了我军药品的亏缺,为大冰沟根据地的生存提供了有力保障。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人圈解散,人们返回了家园,大冰沟的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欢庆抗战胜利,开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