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察北70年:从“军马场”到乳业新城)
察北70年:从“军马场”到乳业新城
核心提示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行走察北大地,良辰美景随处见,满城新景撩心弦。
依靠得天独厚的农牧资源,新中国初期察北被确定为国家“三号军马场”,这里培育出的“张北马”驰名国内,曾经垄断马匹市场几十年。察北也是我国公认的“奶牛养殖黄金产业带”和“优质马铃薯产业带”,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察北立足自身优势,把乳业、牧业、薯业作为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城乡大地发生了破茧成蝶的巨变。特别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察北管理区旗帜乳业视察,更为这片有着辉煌历史的绿色沃野注入了强大动力。站在历史新起点,察北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与新中国同龄的“三号军马场”
察北牧场曾是全国有名的 “三号军马场”,始建于1949年,是国家农垦部当时在华北地区建立的最大的牧场之一。1952年,骑兵师入驻察北牧场,组建中央三号军马场,进行军马培育、改良,培育出著名的“张北马”享誉全国。
建场伊始,察北先后在张北、宣化、尚义、蔚县等县设置马牛羊配种站,为农民家畜配种繁育。率先引进苏高血马,为国家改良和繁殖种马,培育出驰名的“张北马”,随后在张北、康保、沽源、尚义等县陆续繁衍,因骑乘、挽力较好,垄断马市场几十年。
随后察北率先引进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乳用型短角牛,与蒙古牛杂交,育出草原红牛。以后又以黄牛(包括蒙古牛、短角牛、草原红牛)与引进各类型黑白花牛杂交,形成中国荷斯坦牛。又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改良当地蒙古羊,河北细毛羊就是用高加索和波尔华斯种羊与蒙古羊杂交繁育成的。先后为全国24个省、市、区,推广种马5415匹、种牛7195头、种羊64022只、种猪37490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察北奶牛养殖渐成规模。瞄准养殖奶牛这个目标,察北大力发展,突出经营。上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小型机制奶粉加工厂,“福星牌”特级奶粉,居全省农垦系统品牌第2名,日处理鲜奶达35吨。1987年,为繁殖奶牛,率先引进荷斯坦牛冻精,开始推广冷冻精液人工授精。2000年,由颗粒授精过渡到细管授精,大大提高了繁殖率和繁殖质量。各分场、各乡村,家家户户舍饲奶牛。
为了解决牲畜饲料饲草,察北每年都要种植豌豆、胡萝卜、甜菜、青割莜麦、燕麦、青玉米等作物。各分场采取科学方法,率先青贮青草、青玉米、青割莜麦等,最高年青贮达1383万斤。改革开放后,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逐步调整种植结构,粮油作物减少,饲料饲草作物增多,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察北农业生产的耕、播、收、运,基本是现代机械化操作,机械发展兴盛时期,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8台、联合收割机38台。对于发展水利事业察北十分重视,1951年就兴修水库, 是坝上最早兴修水库的地区,1979年, 研究成功206自走式大型圆盘喷灌机,提高了喷灌能力。以后相继生产制造圆型喷灌机、指针式喷灌机,成为坝上地区第一个节水农业示范园区。
自建场以来,察北每年适时植树造林, 截至2018年,农田防护林达到148600亩,退耕还林103700亩。渐次繁茂起来 的 林木, 漫山遍野的优质牧草,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绿色产业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优质的农牧资源让察北素有生产绿色产品的“天然工厂”的美誉,但由于2003年才改制为察北管理区,历史欠账多,察北面临着“补考”和“赶考”的双重经济发展压力。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他们拿出了“干就站排头、立标杆”的劲头,把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构建大产业作为快速发展的第一抓手,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乳业,察北立足“奶牛养殖黄金产业带”优势,聚焦“做强做优乳业和加快本地发展”总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乳业。先后引进了察哈尔乳业、草原乳业、蒙牛乳业、现代牧业、旗帜乳业等大型乳业公司。目前,有旗帜、蒙牛等5家乳品加工企业和现代牧业等3个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建成高端生产线18条,奶牛养殖能力12万头,现奶牛存栏7.3万头,年产鲜奶26万吨,日鲜奶加工能力2000吨,生产30多个乳品品种,成为全省优质奶源基地和张家口市奶业发展核心区,对全省乳业振兴贡献巨大。
特别是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旗帜乳业视察,提出殷切期望:让祖国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近三年来,旗帜人牢记期望奋力前行,进一步把企业做强做优,全球首创种植养殖加工零距离一体化产业新 模式,开创鲜活奶粉新时代。其婴幼儿奶粉三次荣获国际特别金奖。去年销售额近8亿元,其中婴幼儿奶粉占了近一半,旗帜乳业正在成为中国乳业的一面旗帜。2018年旗帜奶粉产量8475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婴幼儿奶粉销售额3.17亿元,同比增长232%。今年投资6.6亿元的旗帜年产5万吨奶粉生产线、全自动智能高速食品罐两个项目,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6.15亿元, 吸纳就业500多人。
马铃薯产业是察北的又一支柱产业。金秋时节,在雪川农业400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工人们挥汗如雨,机器往来穿梭,一派繁忙壮观的丰收景象,收获上来的土豆立即进入生产线加工成薯条……
1996年, 察北开始与北京辛普劳食品加工公司合作,作为薯片加工原料基地发展马铃薯种植, 同时积极培育全区马铃薯产业。2007年培育了雪川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打造了全国首家“育繁推储加销”一体化马铃薯综合性产业集团。
目前, 以雪川农业为龙头的薯业拥有年产15万吨法式冷冻薯条、1万吨全粉、3万吨淀粉以及各类花式薯类的生产线,全机械化超大型现代农场11个,年产销种薯15万吨,处理鲜薯40万吨,带动了赤峰、齐齐哈尔、承德等地100多万亩的马铃薯种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冷冻薯条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主食产品加工能力、市场占有额2项指标全国第一。
察北管理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玉清介绍,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力带动了全区经济上和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比2003年增长了40多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近5倍
在新起点上开启新征程
2018年以来,面对大事要事难事叠加的特殊形势,察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敏锐研判形势,沉着应对困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管理区党政领导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经济总量实现稳步提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目前全区GDP完成16.79亿元,增长2.3%;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84亿元, 增长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6亿元,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7亿元。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实施重点项目16个,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完成投资8.34亿元,列入市重点项目5个,爱味客雪川食品(河北)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成投产,整村搬迁回迁房建设、集中供热二次管网改造等项目全部圆满完成了既定建设任务。招商引资成绩明显。成功招引项目16个,6个项目实现签约,3个项目意向签约,5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完成申报,全区经济运行基础更加稳固。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察北统筹整合各类资金193.5万元聚力脱贫攻坚,圆满完成94户、197人高质量脱贫,比既定目标多脱贫23人。产业就业帮扶更加精准。实施了薯业扶贫工程,覆盖所有贫困户,贫困户每年每人分红600元。吸纳69名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政策落实更加扎实到位。发放“两免一补”等资金60余万元,惠及学生855人次;实行贫困人口“一站式”报销等政策,惠及贫困人口133人次;9名患者列入大病集中救治管理台账;医疗“四重保障”惠及贫困人口63人次;18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特困供养对象纳入保障范围;拨付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90万元。社会帮扶成效更加明显。全区收到各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资金5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季节性非全日制用工2000多人次,近五分之一的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入。
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雪川农业成功收购了荷兰爱味客在爱味客雪川51%股权,马铃薯冷冻薯条等主食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30%,两项指标全国第一。旗帜乳品顺利完成了股权改革,产销量均取得巨大成功,全年销售额完成7.77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婴幼儿奶粉销售额达到3.17亿元,同比增长232%。婴幼儿奶粉又蝉联国际特别金奖。投资59亿元的基于多元化应用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示范项目,获省能源局规划指标批复,同期完成了勘察地界、土地预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前期工作。大力度推进了白塔草原马城旅游项目,白塔近一半的村庄拆迁完毕,并与北京启迪随享娱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冠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城乡环境变得更加宜居、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民生福祉惠及更多百姓、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察北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2019年,察北聚焦 “做强做优乳业和加快本地发展”总目标,坚定“绿色发展、生态强区”总战略,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为抓手,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履职尽责,全力打赢“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产业争先、乡村振兴、改革创新”五大硬仗,正奋力谱写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田畴织锦,沃野泛金。一幅充满无限生机的现代农牧业新画卷正在察北大地徐徐展开,并绽放出无限的活力与光彩。
察北,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在坝上草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