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沧州讯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些学生突然发现饭卡中多出几百元,十分诧异。得知是学校利用大数据“隐形”资助后,感动不已。据悉,学校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数据,比对困难生库,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元的学生进行资助,让学生在享受补贴的同时,柔软的内心也能得到保护。(红网 9月21日)
国家对于贫困学生一直给予高度的关注,为国鼓励困难学生上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这些政策给广大学子特别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有些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
以往,校方对于贫困学生资助的传统方式往往是学生个人申请,学校进行审批后在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补贴资金的发放。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了解学生信息,并且相对比较公平,因而得到普遍使用,但是在一些地方的高校,要求学生进行自我陈述家庭情况,符合条件的学生依次站在讲台上讲述个人情况,一些表述者自身会感到羞愧、自卑,而坐在台下的同学也会感到心痛。救助贫困生虽是好事,但方式不妥当也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安电子科技大学借助大数据开展“隐性资助”,在无声无息中对困难学生进行的补贴帮助,既能够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补贴,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对于这种自尊心的保护,对于处在大学时期的年轻学子来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帮助。用温情的方式提供帮助也是一种形式的教育,它能够帮助受到资助的学子能够学会感恩,更能够在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温情中成长为一个更具有社会温度的人。(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