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控糖”电饭煲到底能不能帮你控血糖

0
分享至

最近,一种具有“控糖”功能的新型电饭煲突然火起来了。有的说是能做发芽糙米饭,餐后血糖反应低;也有的说是能沥去一部分糖分,增加米饭的抗性淀粉。不少网友问:真有这样的好事么?

一些科普人士纷纷发表意见,认为这些说法属于夸大宣传,科学根据不足。虽说这些批评有一定道理,不过我认为,如今生活电器企业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以促进居民健康饮食为目标开发新产品,首先是应当鼓励的。无论是帮助人们吃上发芽糙米饭,或帮助人们轻松煮好杂粮饭,或者在设计煮饭程序中考虑到降低餐后血糖反应的问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下面,让我们分4个问题来讨论一下电饭煲和控制餐后血糖的事吧。

能做发芽糙米饭的电饭煲是否有好处?

糙米(包括浅色的、红色的和黑色的未精制稻米)属于全谷物,它所含的维生素B1、B2、钾、镁等营养素的含量是精白米的2-3倍,膳食纤维含量也是几倍。所以,很多国家都提倡用糙米饭替代部分白米饭和白面制作的食物,包括日本、韩国和一些欧洲国家。

糙米发芽时γ-氨基丁酸的含量增加。它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改善应激和情绪紊乱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糙米发芽时植酸含量会降低,糙米外层的矿物质利用率会升高。在轻微发芽(例如芽长低于2mm,只是胚芽刚刚露出)的情况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不大,维生素和矿物质也都能得到保留。

植酸还是一种能够抑制消化酶活性的物质。发芽减少了植酸,再加上烹煮条件精准化,能改善糙米烹调后的口感,使老人孩子和消化不良者更容易消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以前只吃白米饭,而今后真的打算吃发芽糙米饭,具有这种功能的电饭锅还是值得买的。

毕竟米饭是多数人每天食用量最大的食物,米饭的营养质量若能有效提升,经过日积月累之后,对身体的健康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糖尿病人吃这款锅煮出来的发芽糙米饭之后,是否能帮助控制餐后血糖,我还没有看到测定数据,暂时不能肯定。

有研究表明,在预先浸泡一夜,充分烹煮之后,趁热食用的情况下,即便是没有发芽的糙米饭,GI值(血糖指数)也可以高达82,接近于白米饭的数值。如果是糯米型的糙米,又经过一夜的预先浸泡,其GI值可能更高。

虽然这类电饭煲运用了技术处理,让糙米发芽的过程缩短到几个小时,但毕竟也是经过了充分的预先浸泡,米粒已经充分吸水。这种情况下煮出来的发芽糙米饭,质地应当是比较柔软的,如果当时趁热吃的话,并不一定能起到有效降低餐后几小时内血糖水平的效果。

但即便如此,有控血糖需求的人士吃这种发芽糙米饭,仍然比吃普通白米饭有益。这是因为,他们不仅需要控制血糖,更需要改善整体的营养状况。

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相比,B族维生素缺乏情况更为常见,而且,因为他们往往存在多尿症状,尿液中维生素B族和多种矿物质的排出量也会明显超过健康人。缺乏维生素B1会增加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而维生素B1正是白米饭中含量很低的一种维生素。

如果能把白米饭换成糙米饭的话,来自主食的维生素B1的供应量就可以增加一两倍。同时,由于糙米中的钾含量是精白米的几倍,糙米饭可以增加钾的摄入量,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也是有益无害的。

所以,即便发芽糙米饭的GI值和白米饭相同,由于它有更高的营养价值,长期而言,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仍是有益的。

“沥糖”的电饭煲是否能帮助控糖?

另一类号称“控糖”的电饭煲,宣称自己能够减少米饭中的“支链淀粉”,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抗性淀粉。这个原理是否靠谱呢?

我和企业做了沟通,他们表示,的确是做了淀粉消化实验,还做了人体实验,证明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确实变慢了。

我同意,企业的这种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

大米中含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糯米的直链淀粉低于1%,所以它煮后十分黏软。多数中国人爱吃的是那种既柔软又略有弹性的米,属于粳米(东北米和日本米类型),它们的直链淀粉含量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而长粒的籼米(泰国米类型)的直链淀粉含量则更高,一些长粒品种甚至可以高达30%。

早有研究发现,在同样的烹煮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大米,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水解速度较慢;或因为质构因素咀嚼不烂,颗粒较大,则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也会略微慢一点。

例如,南亚国家喜欢食用直链淀粉高的大米,中国的学生作为交换生或志愿者去那里之后,往往感觉那里的米饭难以消化,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慢慢适应。

这种电饭煲通过沥去米汤的方式,把比较容易在水中分散的支链淀粉溶出来并除去一部分,留下的部分就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同时,经过烹煮程序的控制,使米饭煮出来比较硬,咀嚼性更强,消化速度就会比较慢。

食物的质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质构紧密,则咀嚼时很难彻底嚼烂,消化酶的作用效率也会比较低,于是消化速度减慢,餐后血糖上升速度随之降低。既然电饭煲把饭煮硬了,又去掉了一部分米汤中的淀粉,那么抗性淀粉增加,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减少,当餐后的血糖反应下降,这些数据应当都是真实的。

在抗性淀粉较多的情况下,人体得到的实际能量比较少,于是在自由进食状态下,就可能从其他食物中自动增加食量,并不一定能够减少总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过即便如此,抗性淀粉还有改善肠道菌群的效果,这对糖尿病患者是有利的。

只不过,这些证据都是短期的,当餐之后几个小时内的效果,并不能证明,这么吃饭就能获得血糖改善的长期效果。其实我所担心的,是那些被沥掉的米汤。

米汤里面,不仅仅是淀粉。其他可溶性成分,如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很大一部分也都和米汤一起被除去了。白米中这些成分本来就少,再去掉一些就更是少得可怜,米饭的营养价值变得更低了。前面说到,这些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多种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如果要吃这种“沥糖”的米饭,需要在用餐时额外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由于维生素B1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别重要,最好是和淀粉类食物一起吃进去),并适度增加一些少盐蔬菜,以便补充钾。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印媒:中国正在建设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多极世界

印媒:中国正在建设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多极世界

环球网资讯
2023-03-27 07:53:24
太太宣!拜拜啦广州!

太太宣!拜拜啦广州!

广州未赢够
2023-03-27 16:05:13
北区明星战胜南区,乔帅钦点北区一人,能力太强了。

北区明星战胜南区,乔帅钦点北区一人,能力太强了。

小雪的运动之心
2023-03-27 16:12:33
女子自爆出轨网友,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自己一到晚上就寂寞难耐!

女子自爆出轨网友,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自己一到晚上就寂寞难耐!

呆萌可爱的娱乐剧
2023-03-27 06:36:23
中国6代机发动机进度曝光:已处于选材阶段,WS-15已批产

中国6代机发动机进度曝光:已处于选材阶段,WS-15已批产

晨曦谈兵
2023-03-27 13:56:17
TikTok听证会后,麦卡锡批评周受资“不诚实”,又被网友骂了

TikTok听证会后,麦卡锡批评周受资“不诚实”,又被网友骂了

环球网资讯
2023-03-27 11:07:28
曹德旺谈AI:不能解决吃饭问题,大家都去研究,都会饿死

曹德旺谈AI:不能解决吃饭问题,大家都去研究,都会饿死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27 11:56:18
湖南又发生一起惨案,凶手杀人动机被曝光,这种男人要远离

湖南又发生一起惨案,凶手杀人动机被曝光,这种男人要远离

鱼窝鱼窝
2023-03-26 21:46:05
报复来了!岸田文雄“对等反制”中国,拒绝为前中国大使送行

报复来了!岸田文雄“对等反制”中国,拒绝为前中国大使送行

海峡军志
2023-03-26 19:37:57
王小平17人落网3天后,蔡振华去向更新,名记回应,李铁案获突破

王小平17人落网3天后,蔡振华去向更新,名记回应,李铁案获突破

文史故事
2023-03-27 18:12:40
三星李在镕时隔近3年再访华,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视察天津工厂

三星李在镕时隔近3年再访华,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视察天津工厂

界面新闻
2023-03-27 07:55:39
小姐姐撞脸刘德华走红,短短几天涨粉数十万,网友:真是一模一样

小姐姐撞脸刘德华走红,短短几天涨粉数十万,网友:真是一模一样

侃姐细谈
2023-03-27 16:13:20
马云回国缘何登上热搜?

马云回国缘何登上热搜?

评了个球
2023-03-27 15:41:54
霸权主义行不通了!美国遇到真麻烦,拜登:只有中国出手才行

霸权主义行不通了!美国遇到真麻烦,拜登:只有中国出手才行

环球参考
2023-03-27 00:06:54
欧预赛死亡之组诞生!4队同分,2队翻盘,世界第18输球

欧预赛死亡之组诞生!4队同分,2队翻盘,世界第18输球

小胖诉说历史日记
2023-03-27 15:14:28
72小时令菲律宾态度大变,害怕中国“动用武力”,搬出美国都没用

72小时令菲律宾态度大变,害怕中国“动用武力”,搬出美国都没用

Hi秒懂科普
2023-03-26 19:11:10
比亚迪超越南北大众之和

比亚迪超越南北大众之和

电动知家
2023-03-27 15:44:26
中国不忍了!美执意封杀TikTok,商务部上演震撼一幕,拜登听仔细

中国不忍了!美执意封杀TikTok,商务部上演震撼一幕,拜登听仔细

海峡军志
2023-03-27 11:45:54
突破世界纪录,宁德时代打出“王炸”,电动车要彻底淘汰燃油车?

突破世界纪录,宁德时代打出“王炸”,电动车要彻底淘汰燃油车?

文学科技圈
2023-03-26 17:47:55
健康夜话 | 王阿姨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健康夜话 | 王阿姨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健康报
2023-03-26 20:08:31
2023-03-27 19:36:49

头条要闻

老人看急诊遇医生"线上学习"耽误十多分钟 医院回应

头条要闻

老人看急诊遇医生"线上学习"耽误十多分钟 医院回应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胡明轩:顺风顺水是我拼出来的

娱乐要闻

大S索讨750万新台币生活费 汪小菲败诉

科技要闻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已回国内

汽车要闻

B+级豪华风尚轿车 红旗H6预售19.48万元起

态度原创

教育
家居
亲子
健康
数码

教育要闻

广东2023春季高考录取分数线出炉 17日起开始填报志愿

家居要闻

绿植点缀极简之家,回归本真纯粹

亲子要闻

继肥胖、近视之后,脊柱侧弯已成危害我国儿童的第三大疾病

喝水都胖?建议改掉三个坏习惯

数码要闻

从造车到造手机,或售7000元的蔚来手机能成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