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学季,市疾控中心提醒注意这些传染病)
暑假即将结束,小朋友们该收收心了,全市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季”。返校师生短时间内再度聚集,给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市疾控中心提示:小学、托幼机构需警惕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
市疾控中心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EV71等)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是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多种途径传播,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儿童免疫力较低,学校、托幼机构又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极易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家长和托幼机构要密切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定期对毛巾、奶瓶、玩具、衣物等采取煮沸、曝晒、消毒液浸泡等方式消毒,保持家中、托幼机构环境通风、干爽、卫生。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该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与患者接触传染,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公用的玩具等。该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
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方法是开展学生健康知识教育,搞好个人卫生,避免随意揉眼,毛巾、手帕等物品要与他人分开,并经常清洗消毒。
感染性腹泻(俗称拉肚子)是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主要经粪-口传播。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感染性腹泻应把好病从口入关,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喝生水,不吃变质、半生不熟、不干净的食物;从冰箱取出的剩菜剩饭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生吃的蔬菜水果要洗净;生熟食品要分开保存。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
市疾控中心最后温馨提示,距离开学还有几天的时间,家长要督促孩子抓紧时间调整作息规律和饮食规律,以更好地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