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政府公务人员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这两个公权私用的“典范”,分别被群众喻为嘴巴里的腐败与屁股下的腐败。虽然政府对公车私用三令五申屡禁不止,但公车私用、甚至公车肇事的事件依然时有发生。说句不客气的话,遏制公车私用,政府把嘴都说起泡了,但却是硬拳打在棉花上,收效不乐观。公车私用就像是行政机关身上的一块“牛皮癣”。
公车私用行为的免职处罚,直接给全国各地竖立了榜样。面对公车私用行为就需要就地正法,坚决予以处罚,实行“零容忍”,这样即是对中央“八项规定”遵行,也是对公车私用违法行为的一种巨大震摄,同时,这也从一定层面上是对群众的一种交代。
毫无疑问,免职对于公务人员是一种很大的处罚,影响到一生,所以大多数还是很有顾忌,而对那些公车私用的顽固派,就需要如此处罚力度才能遏制他们的自私思想的“实践”。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对于公车私用行为就需要推广直接“免职”处罚制度,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坚决不手软,免职的处罚,不但是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更是对有徇私思想人员的一种震摄。
但是公车私用这块“牛皮癣”的产生,不仅与公车的管理存在漏洞有关,更是公职人员思想境界、个人修养不高的结果,“一律免职”治标不治本。要真正遏制这一不良行为,需要社会大众的有效监督,政府自身管理的不断加强,更需要公职人员恪守从业规范,真正从思想上树起“不愿为”的防腐线。
所以,要想真正管住公车,减少和杜绝公车私用现象,不能让规定与执行存在“两张皮”,不能只依靠领导干部的自管和自律,还必须要实现他管他律,让规定和管理统一起来,实现全民监督、全民管理。只有公车管理的规定与执行紧密结合,才能让公车与私用之间形成一道不可愉悦的鸿沟,才能让公车永远也驶不进私用的站台。
(魏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