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历史上是常山郡所在地,三国名将赵子龙出兵打仗时,把家乡的战鼓运用到战场上,擂鼓助军威,击鼓涨士气,激发士兵打仗的激情,他带领士兵总是打败敌兵取得胜利,被称为常胜将军,常山战鼓也因此得名。
正定自晋至清末以来一直都是郡、州、路、府的治所,是古代冀中冀南一带的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6月,常山战鼓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山战鼓是由演奏打击类乐器组合而成的民间锣鼓,俗称架鼓。鼓队编制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由单鼓、大钹、小锣、串铃等打击乐器组成。单鼓直径50厘米,厚30厘米,鼓手用彩绸将鼓系于腰间,手执一对涂有红漆鲤鱼状的鼓槌,叉腿挺胸,两臂圆抡,槌击鼓面,或击鼓边,或两槌互击,鼓点变化万千。
表演时,击鼓者或站成圆圈、或排成三角、或一字排开、面对面对敲,击钹打锣者或站中间、或列两边或与击鼓者相对、配合默契,出神入化。以“翻打”、“出手”、“搓音”、“花击”、“绕脖”、“挽花”、“蹦跳”等优美动作,时而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时而似万马奔腾,所向无敌;时而又急转直下,像雨打芭蕉,欢快清脆。只见鼓手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鼓槌翻飞,彩绸飘舞,气势雄浑,舞姿优美,让人目不暇接,精神振奋。常山战鼓曲牌繁多,大多由独立的锣鼓段子连缀组合而成,共9系72套之多。
每逢春节,常山战鼓必参加县、市举行的民间花会表演,省、市、县各项重大庆祝活动也常来大显身手。
正定常山战鼓,铿锵有力,助威壮胆,催人奋进,产生一种心齐志坚、所向披靡的豪迈感。所以不仅春节、庙会要敲,大的庆典、活动都要请其助阵,以壮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