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的身高特别矮小,并且生长曲线中的身高曲线一直持续下滑,跌出3th或者-2Z参考曲线的话,父母应该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潜在的病理原因导致孩子的身高发育不理想,比如是不是营养不良,是不是有慢性病,是不是内分泌异常。有一些医学方面的原因会导致生长激素缺乏,比如一些基因缺陷或者甲状腺功能问题。如果是疾病原因,合理治疗当然是首要的,病好了,生长发育也有可能追赶上去。
生病会影响孩子的发育。生病除了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也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睡眠和荷尔蒙水平。荷尔蒙是身体系统间传递信号的物质,它们影响着我们健康的方方面面,从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到血压和情绪。几乎所有的荷尔蒙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生长,但其中一些有更重要的影响,比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质醇,胰岛素,雄激素,睾酮,雌激素,雌二醇等等,这些激素都影响着孩子的发育情况,不单是生长激素。
如果孩子的确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以考虑补充生长激素来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发现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孩子特别特别矮小的话,生长激素治疗也是一个选项。
如果父母都比较矮小,孩子的基因决定了他个子矮小,加上本身也很健康,即使是用了生长激素,也不会对身高改变太多。
有一些孩子的确非常矮小,作为父母希望帮助他们生长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我们有理由再观察观察,再等一等。身高不一定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就目前而言,真正的问题可能还是在于太贵了。在美国,让孩子增加一厘米的开销高达9万到13万。中国有自己研发的生长激素,样价格不菲。
想让孩子尽量长高,除了先天的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应该确保:
均衡充足的营养(非常重要)
婴儿身体中的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钙约占体重的2%。身体的钙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约占总量锝99%,其余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
人有两个生长高峰期:1岁以前(儿童缺钙将导致发育迟缓,发育不良。诸如出牙晚、学步晚、鸡胸)和12—14岁(身材矮小、生长痛)。
同时保证食物的种类丰富多样性,以确保能摄入足够多种的铁、锌、硒等维生素。
多运动,特别是多进行户外活动
户外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接受日光浴,保证正吃的荷尔蒙水平,有利于人体自身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钙质的吸收,帮助骨骼的健康成长。
减少压力,睡好觉
保证睡眠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之一,12岁以内儿童应保证至少10-12小时的睡眠才能确保白天的学习和各项活动有足够的精力。同时夜间是身体钙质吸收的高峰时段,保证睡眠也是保证了骨骼的健康发育。
按时预防接种疫苗
按时按计划完成各类疫苗的接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孩子生病,提高机体的最基本免疫能力。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一类和二类疫苗都应该接种。针对免疫力低下,经常生病的幼儿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给予一定量免疫类药物的干预治疗。
正确补钙促进成长
国际上允许使用的钙营养强化剂有四十多种,剂型主要有固态的片剂、粉剂、冲剂、胶囊,及液态的水剂、乳剂,按成分也分为有机钙和无机钙等。无机钙吸收会消耗更多胃酸,所以都会存在伤胃的隐患,并有产气、反胃等不适。相比较而言,有机钙更简单、直接,更易吸收,安全性更高。
哪些幼儿应该补钙
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户外活动少、接受日照时间短,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受到限制,不利于钙的吸收而易造成缺钙,因此,两岁以内的孩子应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有利于宝宝健康生长;
早产儿、双胞胎、生长过快或冬季出生的孩子:这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容易缺钙,所以应注意提前预防;
长牙、换牙期的孩子:孩子长牙、换牙阶段注意补钙有利于牙齿的健康生长,避免孩子出牙晚、牙齿生长稀疏、排列不齐、蛀牙等现象的发生;
营养条件过好,体重超常的儿童:这些孩子对钙的需求比一般孩子要多;
挑食、厌食、消化不良、膳食营养不合理、不爱喝奶的孩子应注意补钙;
处于生长高峰期的孩子:儿童在生长高峰期个头迅速增高,骨骼对钙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钙的补充可以使孩子既长高又长壮,不会像“豆芽菜”一样弱不禁风;
患病的孩子:婴幼儿在患病期间,如湿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腹泻等,容易由于这些疾病而影响钙的吸收造成缺钙症状的出现,因此,儿童在患病期间家长应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考虑到钙和其他营养素的合理补充。
注意事项
钙剂不能与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中多数含有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盐类,它们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多聚体而沉淀,从而妨碍钙剂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与蔬菜一起烹制。
钙剂不可与油脂类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与钙相结合形成不易被肠道吸收的物质,最终随大便排出了体外。
补钙的时间应适当掌握——最好在晚饭后1小时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