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千层底布鞋,很多人都对它非常熟悉并情有独钟,它虽貌不惊人却承载着几代人温暖、难忘的记忆。如今在永清县里澜城镇的赵家楼村,仍有一家手工制作千层底布鞋的加工厂,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到那里去看一看。
赵家楼的制鞋历史
里澜城镇赵家楼村有着30多年的制鞋历史,曾经这里几乎家家户户以做鞋为生,产业颇具规模。尽管在时代发展浪潮中,手工布鞋逐渐退场,但赵家楼村的制鞋产业依然大浪淘沙般保留了下来,成为了闻名乡里的一大特色。如今,村里的制鞋能手刘翠兰依然坚持传统手工制作,继续将这份千缝百纳的朴素与温暖承袭下来, 并传递给大家。
刘翠兰大姐其人
今年51岁的刘翠兰出生于革命老区陕西省延川县,17岁来到赵家楼村,开始从事制鞋工作。因年少时经常帮着奶奶缝制布鞋,这样的经历,不仅让她对这份工作得心应手,也让她对手工制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千层底布鞋鞋底的制作工序
一把剪刀,一根钢针,一个锥子,还有几个人脚形状的鞋楦,这几乎就是制作千层底传统布鞋的全部设备。工具虽然简单,但工序却来不得半点马虎。光是做鞋底这一项就需要7道工序,而制作一双千层底布鞋则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1.打夹纸
第一道工序是打“夹纸”,就是把零散的或是整块的棉布,用浆糊一层层粘贴在一起,烘干或晾晒成布板。一般用作鞋帮的打三层,做鞋底用的得打五到七层。
2.切底
第二道是切底:切底前要选鞋样儿。过去一些心灵手巧的大姑娘小媳妇,手中都有一些现成的纸鞋样子。有了鞋样子,把它描在“夹纸”上,再沿其边缘剪出鞋底的雏形。
3.包边
第三道工序是包边:把“夹纸”切成一片片的鞋底后,在鞋底的外沿还要粘上一层白色的围边。
4.粘合
第四道工序是粘合:把包边后的鞋底料八、九层粘在一起,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千层底。
5.圈底
第五道工序是圈底:用麻绳或线绳把粘合后的鞋底沿四边缝合。
6.纳底
第六道工序是纳底:就是用麻绳或线绳缝制鞋底,加工时需用手勒紧,针码还要分布均匀, 这也是最耗费力气的环节。一只鞋底至少要纳2000多针,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鞋底的花纹复杂一些,则需要更长时间。
7.槌底
鞋底制成了,接下来就是安鞋帮儿了,也就是“绱鞋”。最后绱好的成鞋必须用鞋楦子楦一楦,放置两天,这么做为的是定定型,就这样经过几十道工序,花上近一周的时间,一双周周正正、像模像样的千层底布鞋才算大功告成。
鞋底制成了,接下来就是安鞋帮儿了,也就是“绱鞋”。最后绱好的成鞋必须用鞋楦子楦一楦,放置两天,这么做为的是定定型,就这样经过几十道工序,花上近一周的时间,一双周周正正、像模像样的千层底布鞋才算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