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要轻信微信、QQ“熟人”借钱式诈骗)
近年来,QQ、微信等各类通讯软件的出现和风靡,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岁末年初是诈骗犯罪案件的高发期,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两起用微信、QQ诈骗典型案例,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再给骗子可乘之机!
典型案例一:QQ冒充亲戚,生病要转钱
01“冒充亲戚”借救命钱
1月份,受害人王某轻信QQ聊天被骗4600元。
不法分子通过盗取受害人王某亲戚的QQ,“冒充亲戚”说,自己的表姐生病住院,急需用钱。
骗子术语:“表姐腿受伤在医院”
“表姐马上要做手术”
“流血太多,要买血才能手术”
02通过假的银行转账截图,加深受害人信任
取得信任后再告诉王某,其微信账号冻结,不能转账给其表姐,为了让王某相信便声称先将自己的部分钱转给王某,并将转账截图发给王某看,还让王某不要心急,银行转账不能马上到账,需要等待。其实这些截图都是假的,根本没有将钱转给王某。
接下来,见王某未起疑心,便又让王某扫码加其所谓“表姐”微信,并告知王某钱直接转给“表姐”微信上就好。
03
微信发红包,发完就拉黑
王某按照对方提示将钱以微信红的方式把钱转过去。
然而,对方在其受到红包后,微信拉黑了他。之后,王某打电话给其亲戚,发现亲戚QQ号被盗,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典型案例二:微信“熟人”借钱
01盗用他人不用的微信,与微信好友继续聊天
2018年上半年,受害人王某与陈某通过学车认识,后两人加了微信继续聊天。之后,陈某去外地工作换了一个新微信号,原来的微信号就不用了。而后盗号者便假装陈某,与王某继续聊天。
02微信借钱,拿钱拉黑
去年9月,对方以拖欠房租、还花呗为由,多次问王某借钱。前前后后王某共借出9000元。之后王某再与对方联系时,发现对方已经不是好友。后王某在2月份到陈某家中让其还钱时,发现陈某并不是与其微信聊天的人,于是王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警方提醒
大家在QQ、微信好友聊天中如涉及借款、汇款问题时,应设法核实对方身份,与其电话联系,确定身份真实后再做决定。
此外,如果个人QQ、微信被盗,应及时通知亲朋好友,以免他人上当受骗。同时提醒广大朋友们:汇款截图可伪造,一定要以收到短信或银行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