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片典型病历
病史
患者男性,56岁,右下腹部间断疼痛10余天,主诉发热一次,口服退烧药可缓解,间断腹泻及便秘交替。既往体健,3年前阑尾炎病史保守治疗。
CT表现
四幅图依次为: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可见右下腹盲肠远端肠壁不规则增厚,并见等低混杂密度灶,病灶与相邻腰大肌、髂肌分界不清,病灶内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坏死区。盆腔内直肠均匀增厚、浆膜面略毛糙,增强扫描见强化。
病理结果
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有文献报导,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位于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五位。结肠癌占结直肠癌的50%左右。结肠癌绝大部分是腺癌,其大部分是发生于腺瘤的恶变,少数是在黏膜不典型增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结肠癌的基本CT征象:
①肠壁增厚:正常的肠壁厚度为2.3mm(1-3mm),结肠癌的肠壁增厚可达0.9-2.5cm。一般默认把6mm作为肠壁增厚的标准。(其中必须指出肠腔较充分扩张及与肠壁的良好对比是准确判断肠壁增厚的关键)
②腔内肿块:癌肿形成的肠腔内肿块多为偏心性生长,呈分叶状或不规则。较大的瘤体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表面可有小溃疡。黏液腺癌是可有钙化。
③肠腔狭窄:癌肿引起的肠壁增厚及肠壁的3/4或环周时,可表现为肠腔的不规则狭窄、肠壁的非对称性增厚,失去正常的结肠袋形态。
④肠壁异常强化:结肠癌引起的肠壁增厚和肿块,在增强检查时多表现为较明显的强化。当癌肿较大时,可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其内有时可见低密度区。
⑤癌性溃疡:进展期结肠癌形成溃疡者约占88%,癌肿形成的溃疡可以表现为火山口状,当癌性溃疡增大沿管壁浸润时,可造成肠道管腔环周狭窄。
结肠癌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两年内,为尽早发现复发,主张术后6-8周行CT扫描作为基准对照片,每6-9个月随访一次,与基准对照片对比。
港口医院放射科专家简介
放射科主任
主治医师
199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现吉林大学),本科学历。曾在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影像科、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北京301医院影像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影像科学习进修。现任秦皇岛市放射学会委员。擅长普通X线、CT诊断、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h治疗。于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两篇《阻塞性黄疸的CT诊断》、《头颅硬膜下血肿CT诊断》。
就诊地址:医技楼一楼放射科
联系电话:3453205、16603393801
放射科医师
2013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 医学影像专业 医学诊断 ,现(河北联合大学),本科学历,曾在北京友谊医院组织学习,现在市第一医院学习,擅长X线、CT 诊断。
就诊地址:医技楼一楼放射科
联系电话:3453205、139303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