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多地采取措施解决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督导检查过多过滥等问题,基层负担开始减轻。与此同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虽然考评事项减少了,但有的考评还是重形式轻实效。有的地方仍然存在“假减负”“以文件落实文件”等问题。
“假减负”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如果任其蔓延,势必导致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陷入空转,必须进行整治。把减负落到实处,关键还在求真务实,减少过多过滥的检查,回归干实事、求实效的正道。
为基层减负要科学统筹、注重实效,认真梳理查找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形式主义病灶,坚决杜绝重痕轻绩、重督轻导等情况,走出唯台账是举、以材料排名次的“路径依赖”,将基层干部从“无限责任”捆绑中解放出来。
为基层减负要带头精文减会,切实增强文件针对性、实效性,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坚决杜绝以发文开会代替工作落实。要带头严格控制督查检查总量和频次,实行计划管理,防止多头检查、扎堆检查、重复检查,坚决把质量效果提上来。
为基层减负要从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转变上,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问责追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监督,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减负没减负,关键看效果。减负成效怎么样,应多问问基层干部的感受,多听听群众的评价,多聚焦现实问题的解决情况。让干部心无旁骛抓工作,让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许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