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贵军宣传器官捐献工作
“我每天都会看到有人生、有人死,我的工作就是协助死者的家属完成器官捐献意愿,同时让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简单点就是为逝者与生者打通一条条通道,为生命搭桥,让爱延续,是生与死的“摆渡人”。来自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任贵军这样介绍他的工作。
从业5年来,任贵军见证了130余例人体器官成功捐献者,接受捐献大器官373个,等于挽救和延续了373余人的生命,正是这一串串不断更新的“生命数字”让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会将这份“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向器官捐献者致敬默哀
器官捐赠是指人达到脑死亡标准或不可逆脑损伤状态,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或直系家属的意愿,同意在其逝世后自愿无偿捐赠功能良好的器官,让那些濒临死亡和等待移植的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截止目前,全国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已经突破130余万人,实现捐献2.4余万人,然而现阶段,我国每年仍有30万左右的患者急需器官移植,每100万人中只有4人愿意捐献器官。
据了解,像任贵军这样的“生死摆渡人”全国有2500余名,河北省有50余名。
近日,网易河北对话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任贵军,听他讲述背后的故事。
任贵军原是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胆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拥有18年的临床经验,他见到过太多肝硬化晚期、肝衰、肾衰等需要移植的痛苦患者,也见到太多濒临死亡仍有一部分能用的器官的人,他对这一幕幕感触颇深。
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河北省三院OPO(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应运而生,任贵军非常了解这一组织的重要性,他毅然决然的报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的生命延续。
志愿者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申请表
据任贵军介绍,捐献协调员的工作流程是他们到医院了解捐献人的病情,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死亡判定,对器官进行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对捐献人的近亲属讲解人体器官捐献法规政策及捐献流程,与捐献人的家属签署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等相关捐献文书;对捐献的器官的维护,还要组织协调捐献器官获取与运送的工作安排。他们见证着捐献器官获取的全过程,并核实和记录获取的人体器官类型及数量等。
“刚上手时特别茫然,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开展,心里酝酿了无数次与捐献者家属沟通的场面,但每次看到悲痛欲绝的家属时,不知道怎么开口去让家属同意捐献死者的有用器官”任贵军说道。“有时家属们不理解我们的工作还会遭到他们的谩骂,让我们赶紧出去”。
这么多年任贵军觉得从事这份事业,从业者一定要有耐心,处理每一件事情都要走心。
2018年,石家庄市一家医院收治了一名濒临死亡的40多岁的脑出血患者,在经过多次和死者家属讲解人体器官捐献法规政策及捐献流程事宜时,死者的爱人同意捐献,母亲保持沉默,其父亲严词拒绝,态度强硬,说道:“我儿子现在还没有死你们就来要我们捐献他的器官,是何居心,就是他以后死了也要保留全尸”。任贵军讲到这种被拒绝的事情很常见,也能理解,但是另一边还在等待移植,刻不容缓。
捐献政策规定,人体器官捐献必须征得所有直系亲属的同意。鉴于此,任贵军就从别的方面入手,在了解到死者的小女儿身体不太好,而全家人都是比较信佛时,任贵军转换思路,从佛学轮回因果观念入手,给家属以念想和希望,最终这位老父亲同意捐献他儿子的肝脏和两个肾,挽救了三个人的生命。。
任贵军说,这一路摸索着走来非常不容易,他看到过移植器官后那些患者重生时的喜悦,也看到过年迈的老党员主动申请加入器官捐献行列等等,这些人性的光辉以及真善美,才使得他得以坚持这份公益事业。
河北省红十字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志愿服务大队
任贵军说,那些捐献器官的“无名英雄”,值得被永远铭记,而他们的家属也同样值得被更多的关注。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夕,任贵军都会和无数人走进双凤山陵园河北省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广场开展缅怀纪念活动。“在河北省红十字会领导下组建了河北省器官捐献宣传服务队,宣传器官捐献理念,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并对捐献者家庭给予后期关爱。”任贵军补充到。
根据相关规定,捐献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在病情救治需要接受人体器官移植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排序。此外,根据冀器捐办管办字[2014]2号文件《河北省人体器官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办法》对于捐献者家庭困难的提供必要的人道救助,主要包括丧葬补助、医疗补助和贫困救助。
在不久的将来,任贵军希望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职业能够消失,而器官捐献可以像无偿献血一样普及,这样就会有更多重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