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网传大蒜炝锅致癌 是真的吗?

0
分享至

(原标题:大蒜炝锅致癌 是真的吗?)

“吃饭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这些饮食谚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蒜香小龙虾”“蒜蓉烤生蚝”“蒜炒油麦菜”等等菜式大家肯定也十分熟悉;而且不管在火锅蘸料还是日常调味碟中蒜泥也占据了一定的席位。

尤其现在是新蒜收获上市的季节,这收成甚是喜人的大蒜自然也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调味剂。本来大家一起愉快地吃蒜谁也不嫌弃谁,万物皆味,世界和平,可家中一向奉行勤俭持家、杜绝浪费的长辈突然把炒菜中的蒜挑出来扔掉让人大惑不解。要知道这位长辈可是坚决秉持“粒粒皆辛苦”这一观念,吃饭时连葱花姜丝都不放过,怎么突然对大蒜如此歧视?

追问之下他向我透露实情,看某养生节目说“大蒜炝锅致癌”。居然有这种事儿?赶紧翻来视频看看,结果真的是万万没想到,这种谣言居然还能存在。好了,今天咱们就好好说说大蒜的事儿吧。

  许多食物在加热到120℃以上时都有可能产生丙烯酰胺

养生节目中的论调主要在于,大蒜在炝锅时会产生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属于2A级致癌物,所以得出了大蒜炝锅致癌的结论,但是这个逻辑真的成立吗?

首先,大蒜炝锅会产生丙烯酰胺吗?这个真的会。

让我们先来盘一盘丙烯酰胺是如何诞生的:丙烯酰胺的生成,是食物中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与糖类在高温烹调(如油炸、焙烤、烧烤)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的。

换句话说,所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如土豆、面包、麦片、饼干等食物,在加热到120℃以上时,都有可能产生丙烯酰胺。

另外,食品中丙烯酰胺还与烹饪方式、食物状态密切相关。

有研究发现,就食物而言,在油炸或烤制时,食物越薄、受热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食物加工时的美拉德反应就会越剧烈,产生的丙烯酰胺也就越多。

而大蒜在煎炒后会微微变得焦黄,有时甚至会“黑煳”,其中过程也包括美拉德反应,自然也会产生少量的丙烯酰胺。

  不能简单地将“少量食用和接触丙烯酰胺”与“致癌”画等号

那么,第二个关键的问题来了:丙烯酰胺真的致癌吗?不一定。

首先我们看一下丙烯酰胺为什么会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它并不是一种安全物质,而是一种中等毒性的亲神经毒物,在人群和动物中都已被证实可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应尽量避免暴露在高浓度丙烯酰胺环境中。

至于致癌性,在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丙烯酰胺致癌性的研究证据比较充分。但在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人群致癌研究中发现,丙烯酰胺与某些癌症可能有正向关联,但与某些类型癌症甚至出现了负向关联。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将丙烯酰胺的少量食用、少量接触和致癌画等号。

另外,来自瑞典和美国的研究学者对部分癌症病人和健康人食谱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对比,未发现含有丙烯酰胺的食品会增加患癌风险的显著性差异。

这也就是为什么丙烯酰胺是2A级致癌物。2A级致癌物是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的物质。听起来有一点点可怕对不对?但是如果告诉你,其实猪、牛、羊肉和腌制蔬菜也在2A级致癌物列表中是不是瞬间就不怕了?

  虽然没有安全问题但高温的煎炸和漂烫的确会损失大蒜的营养

所以,大蒜炝锅到底会不会致癌呢?很难。

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基于此,我们来看看国际标准和致死量。

假设同质量的炝锅蒜产生的丙烯酰胺和饼干一样多,一位体重50公斤的普通人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界限量需短时间内摄取炝锅蒜32.7公斤,达到致死量最低限则需一次性食用9092.2公斤炝锅蒜。

且不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否吃掉9吨多的蒜,就算一下子吃完32.7公斤炝锅蒜,普通人也根本做不到啊。就算大胃王吃得完,那大概得是没有感情的吃蒜机器。

  大蒜炝锅没事是不是可以放心吃了呢?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问题了,但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仍有不足之处。

大家都知道,大蒜的杀菌作用和其特殊风味来源主要是大蒜素。但新鲜大蒜中并不含有大蒜素,只含有产生大蒜素所必需的蒜氨酸和蒜氨酸酶。这两种物质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相互接触,才能产生大蒜素。但如何才能让大蒜产生更多的大蒜素呢?

有国内的实验室研究显示,与蒜末和蒜片相比,蒜泥最有利于大蒜素的合成。随着时间的增加大蒜素的合成量也有所增加,在室温下1至2小时左右蒜片、蒜末和蒜泥的大蒜素含量会达到峰值。另外,高温的煎炸和漂烫会对大蒜素产生破坏。

所以,如果只是追求风味,将大蒜煎炸炝锅是没有太大的安全隐患的。但是如果想摄入更多的大蒜素,还是建议尽量将蒜捣碎并放置一段时间后食用。

虽然拿蒜炝锅并不是好的摄取大蒜中有益物质的方法,但区区几瓣儿炝锅蒜也远远达不到使人得癌症的效果。

如果真的畏惧丙烯酰胺带来的潜在危险,那就更应该提醒自己少吃薯片、饼干、炸鸡之类的食物,毕竟这不仅能降低丙烯酰胺的摄入量,还能免于发胖。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陷害王心凌,红毯故意露下体,她就是周迅口中的“骚浪贱”

陷害王心凌,红毯故意露下体,她就是周迅口中的“骚浪贱”

蹦吧啦呀
2023-12-03 07:40:18
女子性侵男子,40分钟18次:羞耻细节曝光后,全体男人沉默了

女子性侵男子,40分钟18次:羞耻细节曝光后,全体男人沉默了

牧童纪事
2023-11-18 10:38:21
可以退钱啦!快看看退多少!现已开始确认,一定要在本月内完成

可以退钱啦!快看看退多少!现已开始确认,一定要在本月内完成

前沿天地
2023-12-04 16:23:48
库里=哈登?快船逆转真相:库里被点名6回合,连输9分&被打下场!

库里=哈登?快船逆转真相:库里被点名6回合,连输9分&被打下场!

小闲人谈篮球
2023-12-04 18:03:12
WTT混合团体世界杯大冷门,两大中国新星输球,前世乒赛冠军翻车

WTT混合团体世界杯大冷门,两大中国新星输球,前世乒赛冠军翻车

极度说球
2023-12-04 16:47:19
放弃北京户口去香港上学后,才发现「轻松上名校」的想法太天真...

放弃北京户口去香港上学后,才发现「轻松上名校」的想法太天真...

留学杂志
2023-10-23 22:07:13
41分15助扣傻NBA首轮秀!再见了,周琦!人家才是广东队第一领袖

41分15助扣傻NBA首轮秀!再见了,周琦!人家才是广东队第一领袖

篮球实战宝典
2023-12-04 22:28:08
最新明确!明年起,深圳小学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

最新明确!明年起,深圳小学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

南方都市报
2023-12-04 14:30:08
去金门玩了3天,说几句大实话,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金门现状

去金门玩了3天,说几句大实话,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金门现状

科技萌货
2023-12-04 17:14:38
简直是背叛,哈登说在76人得到顶薪承诺,莫雷却食言了,良心在哪

简直是背叛,哈登说在76人得到顶薪承诺,莫雷却食言了,良心在哪

好火子
2023-12-05 01:57:15
毛主席去世44年后,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毛岸英牺牲真相浮现

毛主席去世44年后,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毛岸英牺牲真相浮现

历史龙元阁
2023-10-15 02:52:11
这就是在唯品会买的波司登!

这就是在唯品会买的波司登!

音频玩机怪咖
2023-12-04 19:37:44
吸取俄乌战场经验,为防无人机灌顶攻击,中国高炮伪装大胆创新

吸取俄乌战场经验,为防无人机灌顶攻击,中国高炮伪装大胆创新

墨笑墨侃本尊
2023-12-04 19:35:40
全世界只中国禁止农民焚烧秸秆?假的,日本罚的更狠

全世界只中国禁止农民焚烧秸秆?假的,日本罚的更狠

网易号社区管理员
2023-12-04 18:00:03
已经烧了15个小时!山西一地发生山火,现场画面曝光

已经烧了15个小时!山西一地发生山火,现场画面曝光

缤纷马儿
2023-12-04 11:28:55
南昌一小区承重柱爆裂被认定“施工缺陷”,业主阻止修复:必须进行更大范围鉴定

南昌一小区承重柱爆裂被认定“施工缺陷”,业主阻止修复:必须进行更大范围鉴定

极目新闻
2023-12-04 21:34:44
俄罗斯签署扩军令,民间现反战潮:74%民众期望立即签订和平协议

俄罗斯签署扩军令,民间现反战潮:74%民众期望立即签订和平协议

项鹏飞
2023-12-02 22:15:49
“香港奇人”罗兆辉:港圈女星的噩梦,脖子长毒疮,凄凉死在东莞

“香港奇人”罗兆辉:港圈女星的噩梦,脖子长毒疮,凄凉死在东莞

开播啦
2023-12-03 07:30:17
“跪杀”弗洛依德的白人警察肖万在狱中被捅22刀

“跪杀”弗洛依德的白人警察肖万在狱中被捅22刀

沈姑娘手势舞
2023-12-04 00:44:32
斯诺克大师赛:首轮签表出炉!丁俊晖迎战奥沙利文,张安达对墨菲

斯诺克大师赛:首轮签表出炉!丁俊晖迎战奥沙利文,张安达对墨菲

社会人分享
2023-12-04 16:59:06
2023-12-05 05:00:49

头条要闻

陕西一景区对穿军大衣游客免门票 景区回应

头条要闻

陕西一景区对穿军大衣游客免门票 景区回应

财经要闻

彩民买5万倍单注彩票中2亿多?官方回应

体育要闻

NBA官宣周最佳:兰德尔福克斯分别当选 浓眉字母哥等12人获提名

娱乐要闻

短剧疯狂!女总裁赘婿霸总挤满横店

科技要闻

蔚来汽车获独立生产资质 近30亿元"拿下"F1、F2工厂

汽车要闻

奔驰全新长轴距E级车将14日上市 预售45万起

态度原创

亲子
旅游
游戏
艺术
公开课

亲子要闻

萌娃为了美食也是拼尽了全力

旅游要闻

探索五指山,海南自然宝库和绿色城市

倒计时24小时!《GTA6》首支预告明日晚10:00首播

艺术要闻

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厦门开幕 为5届10年展览计划拉开帷幕

公开课

中科院:“断崖式衰老”发生在30岁和50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