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张晓峰 文/张胡昊昱
魂牵特教用青春和耐心描绘的彩色世界
——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常海英
常海英,女,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12月出生。1993年毕业于河北邯郸特殊教育师范?同年在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至今。1995年-2003年进修完成了河北师范大学的函授音乐教育的专科、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在工作中她始终以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方法,编写了多册校本教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爱心、耐心、恒心呵护着残缺的幼苗。是受领导信任、同事和家长信赖、学生喜爱的教师。曾获全国“交通银行杯”特教园丁奖,省骨干教师、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市最美教师,市骨干教师,市师德先进个人,教学先进个人、市共产党员岗位先锋,市德育先进个人及市校本课程研发先进个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市艺术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市、省特殊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主持了“十二.五”省级课题《智障儿童感统训练实验研究》,参与了“十三.五”省级课题《奥尔夫教学法在特教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在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多次获市中学音乐说课比赛获一等奖。论文《培智音乐教育中情感培养的作用》在《阅读与鉴赏》中发表等。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是在为别人而生活! ”对于常海英来说,把爱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那就是幸福。一直以来她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教学中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她用辛勤的汗水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言行;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坚守着对生命和特教事业的感恩;用真挚的爱心诠释着一名特教人的无悔选择。
机械的重复,琐碎的事情,这种单调和枯燥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智障学生是三类残疾学生中最难进行教学的。课下要提醒他们喝水、有时还要为他们清理留在裤子上的大便。一个简单的字母、生字、一句平常的日常问候语,往往要教上几十遍、上百遍。机械的重复,琐碎的事情,这种单调和枯燥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就是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常海英每天都要做的工作。
“孤独症是现今社会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一种病症,他们存在人际交流障碍和言语沟通障碍,有口不语、有耳不听、有眼不看,经常发生情绪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是智障学生中最难教的学生。”常海英介绍。
2003年, 特教学校开办了第一个孤独症训练班,常海英担任了班主任兼训练教师。“当我面对8个在教室内有蹦、有跳、有哭、有笑,情绪各异的孤独症儿童时, 我懵了。世界上怎会有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 ”面对无助的家长,看着他们充满希望的眼光, 带着领导的重托,常海英下定决心:“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不让孤独症孩子感到孤独。”要让孤独症孩子张开嘴说话,很难。没有训练资料、常海英想办法去咨询、查询,同时在训练中积累、总结经验,终于找到了适合孤独症孩子们的训练方法。一个孤独症学生在刚进班时,没有语言,没有目光注视,多动,情绪变化大。父母满怀希望他能够说话,与人沟通。训练发音时,常海英面带微笑一只手抱住他的头,一只手的大拇指按住他的下巴,食指按住他的喉咙进行刺激, 不厌其烦地重复说着:“跟我说a……”一个简单的“啊”字,整整教了两个月。当他终于喊出“爸爸”时,他的父亲泪流满面。就这样,每节课为每一个孩子不断的重复,一节课下来,常海英常常已是喉咙沙哑。对于常海英,在训练中被不听话的孩子踢咬也是经常事,她的手上总有被“亲吻”的痕迹。一次正在训练时,常海英被一个学生猛得推到地上,突然咬住手背,血顿时渗了出来。尽管手很疼,眼泪在打转,但常海英没有对他发脾气,擦掉血仍然微笑着继续训练。常海英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不论什么样的学生,只要来到特教学校就没有“差生”, 就应该努力的、用心的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一个自闭症学生写字很漂亮,喜欢画画,常海英就从他的兴趣出发,教他书法与儿童画、白描、工笔画等。在他爷爷的配合下,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和画画,如今他的书法可以送给来宾,绘画还获了奖。
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不想再吃方便面了!
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同时,常海英积极参与学校的文艺节目表演。常海英的家离学校很远、爱人在宣化上班,孩子又需要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常海英坚持每一次节目的排练、演出,有时几天几夜孩子见不到她的身影。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时,孩子第一句话说的是:“妈妈, 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不想再吃方便面了。”这时常海英心里流着愧疚的泪水,却只能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并告诉孩子:“妈妈的学生舞蹈跳得特别美。”那年,常海英的妈妈因身体原因在北京住院治疗,她刚把妈妈在医院安顿下来,就接到了有演出任务的电话。望着虚弱的妈妈和陌生的医院环境,常海英陷入两难境地。
一边是孩子们演出的机会,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妈妈,应该怎么办?和妈妈说通后,常海英把妈妈托付给表妹,匆忙坐上返张的列车。可刚回到学校,表妹打来电话:“姐,姑姑难受,你回来吧! ”常海英安慰了妈妈后,擦掉眼泪带着学生去了演出地点。
当一个个被常海英装扮漂亮的听障生,在常海英的指挥下,跳出《好爸爸、坏爸爸》、《感恩的心》、《隐形的翅膀》、《千手观音》等舞蹈时,常海英体会到了一名特教教师的幸福。智障生学习舞蹈要比听障生难上几倍,为他们编排舞蹈节目要简单中体现美。尽管动作简单,可是对于智障生来说不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个个动作不下百次、不厌其烦的示范。最终她们表演的《茉莉花》、《大海啊故乡》等在学校联谊会上得到很好的展示。
每一个孩子送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他们能够读书了、能够写字了、能够唱歌跳舞了……
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常海英,还编写了智障生三年的校本教材《生活适应教育》、《生活中数学》,聋生职教校本教材《剪纸》。她欣慰地说:“我辅导的听障学生的剪纸作品送给了市领导作为纪念,孩子可高兴了! ”就这样一年年过来,孩子们变成了一米七八的大小伙子和可爱的姑娘,“每一个孩子送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他们能够读书了、能够写字了、能够唱歌跳舞了……他们在一点点成长。”如今的常海英读懂了他们内心世界,也走进了他们的心灵。
作为新时代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平凡的教师,也许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却如常海英一般,怀着一颗颗炽热的心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平凡的另一面,是不为人知的艰难和辛苦,她们用伟大的爱浇灌着特殊的花朵,她们在繁忙的工作中体验着为人师表的光荣与责任,她们是坚守在特殊教育岗位上的最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