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媒体看康保】康保小庄子村党支部对症下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康保县土城子镇小庄子村党支部,通过 “扶贫先扶志”理念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牢固树立对症下药治穷治懒治散,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 刘冬明 通讯员 张国亮)
细化分类标准,开展精准帮扶
针对村民中普遍存在的“扶贫就是发钱,贫困户光荣”等认识误区,党支部多次召开全体村民会,耐心讲解扶贫政策,加强扶志教育,因户施策,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小庄子村是康保县第一个将全村建档立卡户按照年龄和劳动能力分为四种类型进行精准帮扶,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动起来,干起来,使贫困户通过劳动光荣脱贫,A类为67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参与护林、防火、禁牧等工作获得劳动报酬;B类为68岁至72岁,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划分责任区,制定评比规则,通过担任村卫生保洁员获得劳动报酬;C类为72岁以上有行动能力的贫困户,让其担任村安全员,发现安全隐患立即上报,以此获得劳动报酬;D类为长期卧病在床和行动不便的高龄贫困户,对其定期走访,了解需求,代办事务。通过对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既培养了贫困户的脱贫荣誉感,激发了内生动力,提升了主动脱贫意识,扭转了“等靠要”思想,也得到了边缘户和非贫困户的一致认可,因扶贫工作而产生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为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从2015年开始,党员义务维护从小庄子村到土城子镇政府年久失修的水泥路,每周至少维护一次,极大地缓解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党员的声誉和威望。
树立正确导向,做好群众工作
针对村里空巢老人多,部分子女存在“儿女不管了,政府全揽了”的错误认识,该村党支部从201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最美媳妇”、“最美女婿”评选活动,发扬中国人孝亲敬老优良传统,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良好社会风气,2018年在全县率先成立“孝老敬亲基金会”,27户老人的子女为父母存入7.3万元的孝亲敬老资金。为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定期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户”评选活动;为解决村民洗澡难的问题,党支部筹集资金建“村民浴室”,这样村民可以随时洗澡,为改变村民农闲时节赌博的陋习,组织村民开展“村民才艺大赛”“村春节联欢晚会”。村民以前争当“贫困户”,现在争当“最美家庭”,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的持续转变,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序推进。2017年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中,小庄子村没有出现一例外出子女回村为父母争取贫困户的现象,更没有一户因此上访。贫困户的认定结果是贫困户、非贫困户“双满意”,特别是在政策性取消了18户21人低保资格后,没有一人到村委会提要求、讲条件。2018年,县委、县政府把该村的这一做法在全县进行了推广,以“小家”带动“大家”,以“家风”推动“村风”和“民风”成为康保县扶贫先扶志的基本经验。
加强政策宣传,推动工作落实
针对群众政策知晓率低,不参与、不配合村“两委”工作的突出问题,该村把学习政策、掌握政策、宣传政策作为第一要务,从开会抓起,一周一次小会,半月一次大会,所有村民都参加,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所有大事小情全拿到会上讨论决定,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赢得理解和支持,做到每件事情都透明,让乡亲们心服口服。为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小庄子村党支部在近期举办了“庆七一,我承诺”的活动,要求外出的党员全部回村参加活动,并且要求所有党员在我们康保县移风易俗的承诺书上签字,并且每位党员都交了一次特殊党费,26位党员共为了保证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同时凝聚村民向心力,发扬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道德风尚,组织村民为冻掉脚指头的贫困户赵明捐款7430元,为患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眼球摘除的贫困户王永清捐款4250元,帮助他们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