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董子先进思想,复兴书院优秀文化。6月28日,大原书院暨董仲舒学术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枣强举行。枣强县委书记田理明、枣强县县长刘新营、枣强人大主任李佩池、枣强县政协主席张英、枣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母林宝出席活动。此外,来自国际儒学联合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浙江省儒学学会、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衡水学院董子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枣强县各界人士200多人参加了揭牌仪式。枣强县副县长危国永主持揭牌仪式。
据悉,大原书院是枣强历史上第一座书院,由明代罗廷唯知县兴建。2016年,枣强县以县志记载为蓝本,经过科学论证,复建大原书院。书院呈古典园林书院盛貌:前堂区三进,有大门、义仓、仪门、书舍、讲堂、三策亭、董子祠等;后寝区二进,有研习室、藏书阁、寝舍等。大原书院致力弘扬董子文化,兼具教育培训、文化研究、文献收藏、旅游休闲等功能,力求成为枣强传统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中心。
枣强县政协主席张英在揭牌仪式上致辞,枣强形成了董子文化、裘祖文化、移民文化三大传统文化。枣强县委、县政府复建大原书院,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董仲舒儒学文化,对于建设文明和谐枣强、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原书院的落成启用,特别是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董学研究基地、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董学研究基地、董子学院董学研究基地落户枣强大原书院,标志着枣强县在弘扬传承董子文化方面,已经站在一个更高起点上。大原书院及董仲舒三大学术研究基地将会成为枣强与各位董学专家学者交流合作的平台,成为让枣强乃至衡水绽放传统文化异彩的靓丽名片。大原书院正式启用后,要发挥好教育培训、文化研究、文献收藏、旅游休闲等功能,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枣强“儒学圣地、董子故里”的影响力,以更加开放的办院方式,更加开阔的办院眼界,办出品味,办出特色,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枣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母林宝说,枣强县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天下裘都、董子故里、移民之乡、革命老区、道德高地、生态新城,是枣强享誉全国的“六张名牌”。近年来,枣强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要求,坚持政府搭台、文化唱戏、多方助力、群众受益的理念,挖掘文化资源、彰显文化理念、打造文化环境,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特别是以“裘祖文化、董子文化和移民文化”为重点,精心做好挖掘、弘扬、传承的文章,先后成立了三大文化研究会,组织了文化研讨会、文化节、文化亲情行系列活动,建成了董子公园、移民文化园、比干公园、大原书院、民俗文化步行街等文旅项目,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相映、人文与自然相生、文化与城市相融的生动局面。以大原书院落成为契机,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重要载体;为枣强乃至衡水传播儒学、研究考证、教书育人、吸纳人才打造坚实阵地;为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国内外人士走进枣强、认识枣强、了解枣强开辟新的窗口。
活动现场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暨学术委员、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顾问、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顾问吴光与枣强县委书记田理明共同为大原书院揭牌。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董学研究基地、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董学研究基地以及董子学院董学研究基地相继宣布成立并揭牌。(李伟 王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