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廊坊建市3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年以来,市委网信办着力打造《廊坊最网红》宣传品牌,生动讲述群众身边体现“真、善、美”的感人故事,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励广大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
本期“廊坊最网红”就是廊坊市清泉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的“听漏工”。
每当夜深人静时便走街串巷,他们或弯腰曲背,或侧耳倾听,寻找地下不寻常的流水声。他们是城市里的“夜行侠”,生物钟颠倒的职业——听漏工,顾名思义就是借助听音棒等工具依靠听觉判断地下水管是否漏水,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职业。哪里有地下管网,哪里就有听漏工。
在听漏工心中有两座城,一座城在脚上,高楼矗立,热闹繁华。一座城在脚下,城长千里,只是视野看不见,仅能用耳、用心去倾听和感受,脚下的城同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他们为了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保障居民自来水的正常使用,他们每天昼伏夜出。每天巡查市内自来水管线,用机械听音杆听音、仪器分析、确定漏水迹象判定漏点、进一步维修。2018年8月组建的“听漏小组”共有三个人,每天晚上十点以后工作,背着沉重的器材,一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冒严寒,战酷暑,半年徒步把廊坊城区走遍。成立以来,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全市供水管网漏水率由2017年13.48%降至目前的12.18%,保守估计节水100万吨。
打着手电,带着铁钩,手持听音杆……夜深人静,3个小伙子背着设备在大街小巷走走停停,时不时俯下身子、侧耳倾听,寻找地下不寻常的水流声。
从去年8月起,廊坊城区路面上多了一队特殊的人群——管道听漏工。在省内大多地市均采用外包方式聘请外部单位进行管道漏水管理的情况下,廊坊市清泉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自己组建了听漏小组,全市供水管网漏失率由2017年的13.48%降至目前的12.18%,城市用水得到有效节约。
每晚行走6公里,半年走遍廊坊城区
5月31日22时,由刘艳杰、刘晟全、何予森3人组成的听漏小组集结上岗,向市区永丰道出发。
因为白天车多人多影响测听效果,除了刮风下雨,他们每天都是夜间出去工作,凌晨3时才收工。
“刚加入听漏小组时,最大问题的是倒时差。”27岁的刘晟全说,大约过了1个月,他才逐渐适应夜间工作模式。
最初在路面工作时,常有巡警过来查问:“你们是干吗的?”有些不明真相的居民还会把他们当成小偷。
虽至初夏,走在深夜的户外,穿着长外套仍觉阵阵凉意,3个听漏工穿着短袖工服却还冒汗。“夏天还好,最难熬的是冬天,零下十几度,寒风刺骨。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敢穿太多,因为走长了会出汗容易感冒!”刘艳杰说。
行至永丰道与和平路交口东北角一处水表井前,何予森熟练地用铁钩把井盖打开,一旁的刘晟全打开手电筒冲井内照射,刘艳杰将一根1.5米长的机械听音杆一端插到管道阀门处,另一端贴在耳旁,3人配合默契。
“这个机械听音杆就像一个‘听诊器’,帮助我们诊断地下供水管道的‘病情’。”刘艳杰介绍,借助听音杆能清楚地听到自来水管道里的动静。如果听筒里没有响声就是没问题,如果有类似电视出雪花那种响声,水管极有可能漏水。
一个晚上,他们大约能排查200余个点位,沿供水管道行走6公里,半年时间才能走遍整个廊坊城区。
“每周一,我们都要参加公司的碰头会,分析供水管道现状,梳理下一步听漏工作的重点。”听漏小组组长刘艳杰说,下一步他们的排查重点是市区南龙道。
在廊坊市清泉供水调度指挥中心,笔者看到,指挥大屏上显示着城区的供水管网布局,点击可以查看不同区域的管道压力等参数。“南龙道这片显示的压力值与周边点位的数据不匹配,可以排查一下。”指挥中心主任李海军对刘艳杰说。
暗漏检出准确率100%
5月31日上午,廊坊市安次区吉祥路中段,廊坊市清泉供水公司的维修人员正在开挖路面,寻找管道漏水点。在离地面约1.2米的地方,漏水的管道终于“浮出水面”。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维修,漏水处被修复,基坑回填后路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整。
“漏水位置跟我们的判断一般误差不超过1米。”听漏小组组长刘艳杰说,这是小组成立以来,他们找到的第11个漏点。
两天前的一个夜晚,就在这条路上,刘艳杰在距离漏点10米的一口阀门井处,听到了异响:“你们听听,看是不是有情况?”
另外两人立刻凑过来,接过听音杆轮流倾听。果然听到了像水从漏水点喷出的声音。
经过“会诊”,大家一致认为这附近存在漏点,于是从工具箱取出另一个法宝——相关仪。他们把两个铅锤模样的电子声音采集器,放置在两个相邻的自来水井里,其间用数据线连接,另一端连接在电脑上,屏幕上便出现一个波形图。
“我们可以通过显示的声音峰值,精确算出漏点距离。漏点距离A1水井6.5米,距离A2水井13.5米……”刘晟全读出相关仪上的数据。随后,他们又打开南侧一口污水井,发现有带压水流。
“按照我们的经验,这基本就确认漏点了。”刘艳杰说,他们并非听力异于常人,只是听多了,能分辨水压和水流声的频率,从而分析出漏点位置。
在长期的工作中,他们逐渐摸索出三步工作法,来判断一个地方是否漏水:第一,用机械听音杆听有异常水流声;第二,用相关仪在电脑上分析,判断漏点精确位置;第三,打开附近井盖查看是否有漏水迹象。
铺设在地下的供水管网,一般距地面深度为1.5米,大口径水管埋得更深些。“由于管网老化,以及地面下沉、车辆碾压等原因,有的水管出现漏水,管道水压便会下降,若不及时找到漏点,会影响居民正常用水。”刘艳杰说。
“我们确定漏点之后,维修人员就要开挖路面,万一错了,就会造成很大损失。”刘艳杰清楚地记得,听出第一个漏点后,他们又反反复复勘查了一个月,才敢确认。
截至目前,听漏小组累计发现管道暗漏11处,管道附属设施漏水40余处,保守估计节水100万吨。听漏小组成立至今,还没有出现过误判,暗漏检出准确率100%
(通讯员 尹皓伦 周丽梅 记者 解丽达 编辑 鲍冀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