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委引领创示范,村民参与致富忙。一个集体经济薄弱,地理位置偏远,常住人口不足百人的小山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了荒山绿化、扶贫脱贫、壮大集体经济的多赢,趟出了一条山区县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姚晓科 段建斌)盛夏时节,走进井陉县南峪镇张家峪村,山路两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一棵棵、一排排、一片片翠绿的花椒树在温热的夏风中轻轻摇曳,枝叶间密密麻麻的花椒果在阳光的照射下油光发亮,站在连绵的山坡上放眼望去,成片的花椒树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今年花椒长得比去年还好,这些花椒树可都是俺们的致富‘摇钱树’。”张家峪村村民郭生米一边打理花椒树一边美滋滋地说道。
张家峪村位于井陉县与山西省接壤的西部深山区,山高沟深、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52户169口人,有1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村的只有50多位体弱老人。近年来,村两委带领村民们盘活村里的300亩耕地、2000亩山场,依托花椒种植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花椒种植简单,不用投入太多精力管理!”张家峪村党支部书记郭生强告诉记者。花椒树病虫害少,除草、施肥、采摘这些活儿,村里上年纪的老人都能干。“而且这几年花椒价格一路上涨,好花椒根本不愁卖!” 从2010年起,花椒价格逐年水涨船高,成熟的花椒树亩产至少100斤, 收益至少4000元,比种玉米多5-6倍。
张家峪山场面积大,人均耕地多,发展花椒种植产业先天优势突出。上世纪70年代,村集体就试种了3000多棵“大红袍”花椒,出产的花椒个大、粒多、质优,良好的市场收益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在岗坡地种植花椒,到2005年底,全村已发展花椒种植近万棵,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民们发挥自身优势,育苗、整地、管护……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如今全村已种植花椒达3万棵。
郭生米夫妻二人去年管护的300多棵花椒树产出干花椒630斤,收入3万元。“花椒价格一路看涨,这两年俺又抓紧栽了200棵。”郭生米告诉记者。去年村里的花椒价格达50元/斤,全村出产的1万斤花椒卖了近50万元,户均增收近万元。村里建档立卡的8户贫困户中,有7户靠种花椒顺利脱贫,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摇钱树”。
不仅如此,花椒树还有极大的生态价值。由于花椒树耐旱,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山坡梯田都能种植,绿化荒坡,防风固沙,还形成了独特的生态风景线。今年张家峪村又组织种植了5000多棵花椒树,规划了两道“花椒产业沟”,现在全村3万棵花椒树绿意葱茏铺满山坡,预计今年干花椒产量能达1.3万斤,产值60万元。
“从县里到镇上,各级部门对俺们村花椒产业提供了很多帮扶。”郭生强说道。镇上帮助他们成立了“桃渊红”农产品销售公司,农林局到他们村给农户普及专业栽种知识,扶贫办计划对农田水利项目立项给予扶贫项目支持,市场监督局近期准备把“井陉花椒”地理商标授权给他们……
“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花椒种植规模,延伸开发花椒油、花椒面、香料等食用、药用产品,联合电商平台和大型超市叫响张家峪花椒品牌,并借势发力将花椒与苹果、山楂、桑葚、山杏等特产资源整合,发展休闲住宿、生态采摘和健康养老,服务全域旅游。”谈到未来的规划,郭生强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