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尚义十三号村:“空心村”变身“美丽乡村”)
通讯员 张凤天
“房屋破旧漏、街道脏乱差、庭院无人住”, 这是尚义县十三号村过去的写照。如今,这个曾经的空心、贫困村通过发展窑洞客栈为主的乡村旅游,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新路子。
在村民潘风林的记忆里,她祖辈居住的村子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靠天吃饭,长期以来,村民们经营着薄田,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姜万河说,过去村里常住人口不足全村人口的一半,无人居住、房屋闲置破损的宅基地占七成多,撂荒耕地占全村耕地面积一半。
近日,漫步十三号村,笔者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依山而建的窑洞客栈、高悬的大红灯笼,144间窑洞宾馆客房成为村里最大特色,配套建设有采摘园、养殖园、健身运动场、农家院等,成为游客休闲、采摘体验、观光赏景的旅游胜地。
潘风林从未想过,她眼中穷乡僻壤的村子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尚义县处于河北坝上贫困地区,十三号村距离尚义县城仅10公里,“村里过去一下雨,两脚泥。”潘风林说。不知什么时候,这里学生少了,学校塌了;医生走了,村卫生室关门了。村里不仅人闲,肚子也“闲”,正常年仅靠吃土豆、莜面解决个温饱。
到2013年,原本200多人的村子只剩下41人,而且都是老弱病残。全村193处宅基地,房屋闲置破损达到140多宗,一宅一人的院落占到50%。姜万河说,破乱不堪的空心村要改变,根本出路在于盘活严重浪费的土地资源,利用村子坐落在大青山脚下、草原天路西线末端的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2015年,村里将闲置的38户农宅庭院盘活,成立了农宅合作社,整理出连片宅基地,拆旧建新、统一建起具有农家特色的窑洞宾馆53间。”姜万河说,刚营业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村里就接待了两万多游客。“当时村民们没想到,我也没想到。”
2015年以来,十三号村以脱贫攻坚总揽各项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和乡村旅游“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并采取闲置土地捆绑开发、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农村留守人员捆绑配置的“三个打捆”模式,引导村民组建农宅合作社,鼓励乡亲们以闲置宅基地入股,发展以窑洞酒店为主的乡村旅游。
无论是绿化、保洁,还是接待、服务,各个岗位都需要人手,村民们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集体资产积累也从零发展到2000多万元。
潘风林说:“原来我们老两口就在村里头种点儿地,只能维持吃饱饭。自从村里有了旅游,我们当清洁工人,每月能收入2000多块钱,从五月份干到十月底,能挣一万多块钱,手里有钱花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
在窑洞宾馆不远处,“十三号休闲农庄”7个大红字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愈发耀眼,这里是靠流转农民土地建起的蔬菜大棚。据了解,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650亩, 其中150亩建起了现代农业园区,500亩建了药材种植基地。
2018年, 十三号村实现人均收入6200元。 截至2018年底, 全村229户478人全部实现如期脱贫出列。
如今,窑洞酒店获选“美丽河北·最美特色建筑”,十三号村已成为坝上地区知名乡村旅游景点,被评为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入选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