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男孩放学回家,在屋里玩篮球,结果不小心把柜子上的一个花瓶砸落下来,碎成了好几半。男孩慌忙用胶水把碎片粘起来,胆战心惊放回原位。晚上妈妈回到家发现了花瓶的“秘密”,吃晚饭的时候问男孩:“柜子上的花瓶怎么碎了。”男孩这时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了进来,怎么赶都赶不走,它在屋里上蹿下跳,最后碰倒了柜子上的花瓶。”妈妈非常明白孩子这时在撒谎,因为她每天上班前都会把窗户关好,下班回来再打开。妈妈不动声色的说:“是我大意了,没有把窗户关好。”
晚上睡觉前,妈妈把孩子叫到书房,给了孩子一块糖。说:“这颗糖是奖励你的,因为你运用了神奇的想象力,想象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也许能够写出很出色的侦探小说。”说完,妈妈又在孩子手上放了第二颗糖:“这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有厉害的修复能力,不过,这个胶水是修复纸质物品的,想要修复花瓶还需要黏合力更强的胶水,而且需要更高级更专业的技术,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工艺师傅那儿去,看看他们是怎样把破碎的花瓶变得完好如初的。”妈妈又拿起第三颗糖,说:“最后一颗糖,代表了我对你深深的歉意,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个爱好体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没有受伤。”
看完这个故事后大家是不是非常诧异,为什么妈妈既不责骂也没有当众揭穿孩子的谎言,而是在这件事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看似奖励,实则是让孩子对自己撒谎的行为感到愧疚。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撒谎时,不弄清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看不到孩子撒谎背后隐藏的症结,一味斥责,评判对错。
孩子撒谎有两大原因:一是模仿大人,二是逃避惩罚。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不是天生就会撒谎的,孩子宁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选择告诉家长实情,这说明家长和孩子之间已经出现了问题,孩子在潜意识里开始不信任家长,作为强势方的家长必须进行反思了,是不是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位。
针对孩子说谎的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谈举止是孩子模仿的范本,孩子撒谎的一部分原因是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时刻反思是不是自己某些方面做得不好,给了孩子可乘之机。家长自己不撒谎才能教育孩子不撒谎。
二、与孩子平等交流
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如果家长一味处于居高临下的姿态,自然加剧孩子的紧张心理。为了逃避惩罚,孩子选择撒谎。家长要做到与孩子平等交流,尝试舒缓自己的讲话方式,并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接纳孩子的情绪
对于孩子撒谎的行为,家长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孩子撒谎是在害怕被责骂等情绪驱使下做出的选择,家长要学着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等孩子不再害怕后,问清楚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说真话不会受到打骂或指责。
内容来源:MOTHER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