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资金原封不动放在账上,我可是一分钱没贪污、没挪用啊!”面对巡察人员的连续追问,某地一位村支部书记如是为自己辩解。据报道,2016年下拨给该村的9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趴在账上“沉睡”了三年,直到2019年开展交叉巡察时才被发现。
当下,实施精准扶贫正在全国展开,扶贫资金的发放使用正当时,可谓精准扶贫的血液,弥足珍贵。但是却被爆出,大量扶贫资金闲置、浪费甚至被虚报冒领;另一方面,困难群众嗷嗷待哺,没没有收到扶贫款。不实地调查,不及时落实,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对扶贫政策不上心,对扶贫物资的审批马虎了事, 对扶贫资金的发放不按时按量,导致扶贫资金没有惠及贫困民众。扶贫资金下不去,扶贫效果如何来?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时刻。但还是有少数派驻干部作风漂浮,蜻蜓点水,下不去、待不住、干不好,有的很少在村里出现,更谈不上访贫问苦。扶贫懒政,虽然不像贪污腐败那样引人注目,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消极影响却是很恶劣的。不仅仅会成为“能者上”的阻力,也会让“庸者”难以被发现,混在干部队伍中,最重要的是耽误扶贫攻坚进程而难以被发现。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因
此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围绕工作程序制定严密流程,从而减少腐败机会。首先,要制定“管人”的制度,让有权力的人,不能也不敢随意任性,要依法依规办事。其次,要堵住扶贫资金使用的制度漏洞,扶贫资金是改善贫困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的专项资金,任何部门、任何个人都没有权利闲置、挪用、侵吞,让扶贫资金真正发挥作用,造福百姓。最后,要精准查办,在加强监督和执纪的基础上,需坚持零容忍,认真落实问责,对扶贫懒政、腐败等问题一经发现,必须追查到底、精准问责、严惩不贷。(许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