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饶阳县五公镇人居环境整治出新招)
昔日废弃坑塘 如今休闲好去处 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人居环境整治出新招
农村坑塘一直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顽疾。今年以来,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深入推进坑塘治理建设,通过项目拉动、市场经营、出租转让、镇村共建等措施对区域内的废弃坑塘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该镇整治提升坑塘47个,对盘活土地资源、激发乡村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项目拉动模式,“废坑塘”变项目用地。该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推动坑塘治理,并充分利用坑塘土地性质优势,抓好项目的谋划和包装。对南善占地128亩的砖瓦窑取土坑塘,包装了残次林改造项目,治理后用于出租造林,不仅使乱点得到了整治,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换来了土地指标;高桥村借助城乡环卫一体化机遇,利用项目资金建设了垃圾转运站,实现了废弃坑塘再利用。
市场经营模式,“荒地”变“宝地”。该镇从南善和五公商业聚集、寸土寸金实际出发,将南善坑塘进行清理平整后,规划出西侧50米用于建设门店房,所得收入不仅满足了坑塘治理的费用,而且还增加了集体收入;五公村与企业签订合同,由企业垫资进行坑塘治理,承诺当治理出的土地开发利用时,在同等价格条件下,垫资企业享有土地优先开发权,真正利用市场机制,在零投入的情况下,推动了坑塘治理,更盘活了集体资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出租转让模式,灰色围挡变绿色长廊。以前,多数坑塘被村民侵占,或种植树木,或堆放杂物,坑塘内杂树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该镇积极对相关村民进行普法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侵占集体资产是违法行为,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杂物和树木进行了清理。清理出的土地,村“两委”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承包到户,免去前两年的地租,用于植树造林补贴,增加了集体收入,节省了原来每年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清理费用,使灰色围挡变成了绿色长廊。
镇村共建模式,废弃坑塘变休闲游园。该镇因“塘”制宜对废弃坑塘进行整治,对一些需要作为公共设施用地的坑塘,由镇政府统一出动机械,村“两委”组织党员群众出义务工或半义务工进行集中整治,实现了花最少的钱,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废弃的坑塘如梳妆后的姑娘露出秀丽的“玉容”,村容档次提升了很多,村民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尝到了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又一项实惠。(杨飞飞、田利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