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5日
距离2019年高考只有2天
即将奔赴战场的廊坊高三学子们
你们准备好了吗?
当高温遇上高考
当端午节偶遇高考
廊小卫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
在这个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段
健康防护必不可少

有大量研究表明,当气温发生变化时,人体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以适应气温变化。当暴露于高温,体温调节机制发生一定障碍,则会引起人群中暑,发生虚脱、晕厥和热射病等;除此之外,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下,会对身体调节机制造成很大负担。
重点来啦!
高温天气防护三大攻略送给你!
防暑、降温、补水。


最简单的防暑就是尽量躲避高温,减少高温暴露。高温天气下,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外出,减少剧烈运动。
如果已经外出,则尽快转移至可庇护场所中以避免高温暴露。家长们在校门外等待孩子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免待在室外,而是在附近的房屋中避暑,最大程度减少暴露。此外,千万不可以将小孩单独留在已经停车的车辆中。


在室外温度很高时,关闭门窗并开启空调或者电扇,以保持房间温度的凉爽,并可以在室外温度降低一些时开窗通风。但是温度高于35度时,电扇已经不足以阻挡热浪引起相关疾病,因此还是建议使用空调。
而保持身体凉爽则可增加洗澡次数。如果已经在室外活动,那么需要注意穿着浅色、宽松的衣物,佩戴有遮阴的帽子以及太阳眼镜,避免紫外线侵害。


高温时身体为调节温度会产生大量汗液,因此身体需要及时补充足量水分,例如白开水、绿豆汤等,但要注意避免喝糖分高及含酒精的饮品。
考生紧张的脑力劳动,
加上日渐升高的气温,
容易导致食欲降低,
缓解考前压力,
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这份攻略送给您~
规律饮食
考生紧张的脑力劳动加上日渐升高的气温,容易导致食欲降低,因此,要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及多样化,保证机体获得充足营养,提高复习效率和保证身体健康。其实,如果学习时进食大量食物,会让血液转移进入胃内进行消化,此时大脑供血不足就容易犯困,从而影响到迎考状态和学习效率。
一日三餐应吃点啥?
吃不吃早餐,早餐的营养充足不充足,会直接影响到上午学习的效率和体能。不论是平时还是复习考试期间,每天不仅要吃早餐,而且要吃好早餐。营养充足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奶类或豆制品以及蔬菜水果。
午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吃饱。集中供餐的学校,有些同学嫌口味不好,吃几口就把饭菜倒掉,营养肯定摄入不够。
复习考试期间考生一般睡的比较晚,晚餐要准备得丰盛一些。如果睡的比较晚,晚餐后4小时左右,可以考虑给孩子加餐,一杯酸奶、几个馄饨,量不要过多,以免影响孩子的睡眠。
午餐晚餐的食物要多样,注意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鱼虾、瘦肉、鸡蛋、牛奶、豆腐等食物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深海鱼中含有的DHA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
新鲜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既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还可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这类食物还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
保证营养均衡
膳食搭配要合理。即以谷类、豆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和薯类食物,适量地吃鱼、禽、蛋、瘦肉等。每天食用足够的主食、适量的动物性食物、3~4种水果蔬菜,睡觉前不要饥饿入眠,可以适量地增加夜宵餐饮,最好喝一杯牛奶,两片饼干;每天摄入1500~2000毫升左右白开水。
此外,不要单调重复食物类型,菜肴应清淡,少油腻,不能太甜、太咸或刺激性太强;可以准备些新鲜开胃、清热功能的酸性饮品如酸梅汤或清热解毒的绿豆汤。在蔬菜沙拉中放少许酸奶,口感清爽又有营养,既能补钙,又能补充膳食纤维。
三餐定时定量
专家提醒,学生复习考试期间,由于生活和学习节奏较快,孩子的大脑活动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除了在饮食方面调节以外,还要保障孩子有充足的休息和运动时间。不搞疲劳战术,适当休息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期间不宜吃什么
1、高考期间不宜吃冷饮雪糕。冷饮雪糕容易引起胃肠的不适应,出现胃肠疾病或是胃痛。
2、高考期间不宜吃凉拌菜。高考期间,尽量不要给考生吃凉拌菜和卤菜。凉拌菜,首先在清洗环节,很可能会洗不干净,有细菌或病菌残留;第二,凉拌菜有荤有素,不同的菜品带有不同的菌类,容易起冲突。选择在饭店用餐的家长和考生,更要注意,一定不要点凉拌菜、烧味、卤味。
3、高考期间不宜吃利尿水果。现在正是西瓜和香瓜上市的季节,但是考生却不宜多吃,因为这两样水果都是利尿的,吃完之后上厕所会比较频繁,不仅影响了考生的思路,也耽误了短暂的考试时间,而且,这两样吃不好,都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是更严重的疾病,晚上吃了也容易上厕所,影响睡眠。
4、高考期间不宜喝咖啡。一些含糖的饮料在吃饭前最好不要吃,易产生饱腹感,不利进餐的食量。考生考试前可以喝一些茶及咖啡,但一定不要太浓,浓茶及浓咖啡都有兴奋的作用,会适得其反,影响睡眠质量。特别提醒考生在考试期间一定不要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作用会使人产生尿频,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
保证充足睡眠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充沛的精神备考、迎考,才能发挥最佳水平。至于作息时间如何安排,这里可有科学依据。
最后,
愿各位考生都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