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农历四月下旬,胜芳古镇的端午节日氛围就开始逐渐浓烈起来。粽叶的清香,江米的醇香,艾叶的药香都在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胜芳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镇,有着自己独特的端午民俗。端午节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包粽子。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曾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历史上,胜芳是有名的水乡,盛产芦苇,苇叶翠绿清香,便是最好的粽叶。区别于南方粽子的咸口,胜芳粽子是典型的北方粽,多以蜜枣、豆沙、红枣、果脯等甜食入馅。翡翠般的粽叶配上晶莹剔透如珍珠般的江米,中间间或显露着玛瑙般的红枣,让人食欲大开。在胜芳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端午节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粽子,婆家要给未过门的儿媳妇送粽子,而且必须是双数。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按照老年间的说法,端午这天是重五之日,是春末夏初最热的一天,五毒出没,蚊虫也开始增多,所以大家都会用焚烧菖蒲和艾草的熏烟来驱虫。端午节还未到,古镇小街上已摆满了成捆的艾条,艾叶独特的香气为端午拉开了前奏。民间还有一种驱除五毒的方法,就是把五毒绣制在衣饰上,制成五毒衣,衣服上还要绣一只神气活现的大公鸡,这样才能震慑五毒。尤其要给小孩子穿上,才能祛邪避灾,逢凶化吉。
每到端午,总有一些手工布艺达人专门制作端午布艺在古镇支起小小的摊子,各种手工布艺令人眼花缭乱。有布粽子,布蒜头、布辣椒、布黄瓜串成的吉祥褡裢,有手工缝制的小老虎,小青蛙鞋,活灵活现。
在胜芳古镇的老街上,有一位手工达人,名叫孙玉珍。孙大娘今年69岁了,她的摊子很小,一尺见方的木板托盘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小老虎,小的四公分长、三公分宽,最大的也不超过八公分,大多以红布、黄布缝制,小巧可爱。另一旁的盒子上摆满了大老虎,最大的有近30公分长,可以当做枕头。在传承千年历史的古镇里,悠悠柳荫下,孙大娘和她的布艺摊子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胜芳端午的一个文化符号。
胜芳古镇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也成为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吸引了京津冀众多游客。每到传统节日,总有大批游客前来感受浓浓的民俗风情。古香古色的街道,芳草氤氲的东淀美景,五月来胜芳,吃粽子,赏民俗景观,一定让你流连忘返。(邢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