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有些妈妈耗费了太多精力,总是在纠结孩子能不能吃得饱。例如:“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吃这么少”、“怎么才吃了半碗饭,是不是生病了?”等等。其实,家长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孩子的饮食习惯上来,孩子是否偏食、挑食?吃饭时是否边吃边玩?这些不良饮食习惯,才是容易造成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影响孩子正常发育的关键。
今天,小编为家长朋友们梳理一下关于孩子饮食习惯的误区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误区一:怕孩子将饭洒一地,采取喂饭的方式
正确的做法:鼓励孩子独立进餐
当家长给孩子喂饭时,他会动手去抢勺子,或者用手抓饭时,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训练孩子学会独立进餐。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锻炼眼、手、口的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和关注度越来越强,他们常常想自己动手吃饭,如果家长总是阻挠,一味坚持喂饭,孩子很可能会反抗或拒食。
误区二:强迫孩子多吃
正确的做法:营养均衡即可
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良,所以,吃饭的时候会强迫孩子多吃。其实,只要孩子的生长速率不掉队,一餐少吃并无大碍。家长需要做的是:尽可能为孩子搭配营养素均衡的食物。
误区三:孩子不乖乖吃饭,家长追着喂
正确的做法:不过分迁就
不少家庭应该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孩子在前面跑,家长捧着饭碗在后面追。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过分迁就,只会加重孩子的消极心理,助长其三心二意的行为,家长长期追着喂饭,会让孩子形成心理依赖,造成协调能力差。最好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吃完饭再离开餐桌,用眼神、语言和孩子交流,帮他养成专心进食的好习惯。
误区四:想吃零食就吃零食
正确的做法:零食要适当
如果孩子在进餐时多吃零食,会影响正餐摄入食物的数量,并且有些零食(如:油炸食品、糖果、冰淇淋等)热能过高,容易使儿童引发肥胖、胃炎等各种疾病。家长应该在不影响正餐的前提下,根据孩子的营养状况,为他们选择零食的种类,吃零食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两餐之间,例如在孩子放学后为他们准备点心,但数量不宜过多。
内容来源:MOTHER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