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库伦旗立足发展实际,建立乡土人才梯次选育机制,积极培养储备不同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头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石”。要建立健全培育、扶持、激励的人才成长链,才能让乡村振兴有赓续不断的力量支撑和创造活力。
当前,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乡土人才的素质、知识、技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各地要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管人才,做好乡土人才政治引领和吸纳工作,通过拓宽“支部+产业+人才”的路径,重点引导一定数量的乡土人才在基层建功立业,为乡土人才的培育提供组织保障。
把乡土人才“挖”出来。乡土人才散落在乡间的各个角落,要树立“只要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绝活,就是人才”的观念,建立发现培养乡土人才的长效机制,将辨才识才的眼光放宽,通过实地走访、广泛推荐、精准识别等措施,把乡土人才选出来用起来,促进他们发挥作用。
发挥乡土人才的才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的使用是关键,是关乎农民致富、农业致兴的“金钥匙”。乡土人才大多都属无序管理,使用上也存在着“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这就要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引导乡土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在传技术、帮规划、带发展上下功夫,鼓励和支持乡土人才带头领办或创办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实体,培养一批“技能强、用得上、干得好、能帮带”的农村实用人才。
与此同时,要大力宣传推介先进典型和创新创业成果,讲述其“致富经”,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田秀才”和“土专家”,把自身的看家本领转变为致富一方的产业经。并通过延伸产业链和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创业的模式,在每个创业点构建一个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带动和扩大周边群众参与创业,共同致富。(许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