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廊坊讯(张维悦 吴亚峰)2名建档立卡贫困生,4本厚厚的扶贫工作手册,5个满满的档案盒,100多张扶贫工作照片,这不仅仅是一组简单的数据,更是两个建档立卡贫困生背后一个扶贫教师的辛苦付出,她就是仇庄乡大刘庄小学老师李扬,两名贫困学生刘芳、王禹焜的语文老师。从精准帮扶工作开始至今,她全程陪伴着孩子一同成长。
刘芳的转变是李扬老师最骄傲的事情。由于父亲精神失常,她亲眼所见发病父亲的疯狂行为。李老师担心这会影响人格还未健全的孩子,所以格外关注她的性格成长。为培养她的性格,全乡经典诵读活动中特意给孩子机会,安排她和同学们一起排练诗朗诵。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和同学手牵手,刘芳的第一反应是躲避,不好意思牵手,这是很明显的封闭式自我保护行为。李老师直接走到刘芳面前牵起了她的手并且向大家示范应该怎么做,化解了尴尬的同时看到了刘芳腼腆的笑,原来老师和同学并没有她想象中的歧视她,她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在接下来的排练中她很自然的牵起了旁边同学的手,课下也能够和同学聊天玩耍,露出了这个年纪脸上应该有的天真可爱的笑容。廊坊市区进行小学生征文比赛活动,李老师鼓励刘芳积极参加,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刘芳同学荣获市区三等奖的好成绩,这对于知识水平相对薄弱的刘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肯定与鼓励,也更证实了李老师和刘芳之间这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很奏效。
王禹焜曾经是一个非常自卑的孩子,家庭的困境让他有着消沉的心理。萧伯纳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李老师要做的还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于王禹焜来说就是让他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只有在内心深处认可自己才能够真正蜕变。李老师有意观察王禹焜的一言一行,有一次排演课本剧,同学们争抢着要演主角,王禹焜也坐直身子看着老师,李老师感到这个害羞的男孩一定也对此感兴趣,于是李老师把这个机会给了不善于表现的他,并留出时间给他们排练。他很兴奋,却也很紧张,表演时语调生硬面无表情,李老师利用课间时间给王禹焜“开小灶”,亲自带着演练,一遍又一遍。最终王禹焜将主角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表演。当得到同学们的掌声时,这个孩子把背挺直了,眼里闪烁着光。这次经历仿佛激活了这个小男孩,他竟然可以在全校活动中表演小品,逗得上百个孩子捧腹大笑,你一定不能想象这曾经是一个自卑的孩子。
亲其师,信其道,这两个以前走路都低着头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总是用期待的眼神等着老师。有趣的课堂加上温柔的语调,时常鼓励的语言,让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让孩子们的心灵变得轻盈,重归这个年纪该有的美好。
感恩教育是李扬老师对两名孩子的“独家定制”,虽然家中贫困遭遇不幸,但李老师会让孩子们学会感谢身边人,感谢身边事,学会和人分享,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养成阳光、乐观的心态。孩子们逐渐长大了,当看到王禹焜与妈妈一起喂养家中的小兔时,当看到刘芳拿起笤帚与同学一起值日时,李扬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恩教育成功了。
李扬老师一直相信,她与这两个贫困生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传道受业解惑,她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几盒厚厚的档案记录。学会做人,学会积极阳光的生活,学会感恩社会,心里怀揣着梦想努力前行,这才是长远的影响,老师都不能为他们今后的每一条路护航永远,但能做的是让孩子们笑着迎接未来。用自己的爱浇灌着孩子们的心灵,让小花朵们健康成长,最终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