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张家口讯(袁晓敏)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稳居前五,现有清水河水利风景区等10余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名片,冬奥之城、首都后花园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除了张家界、张家港,还有一个城市叫大好河山——张家口。
大好河山张家口 陈亮摄
2018年,随着7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服务城市交通,我市成为全国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最多的城市,标志着我们在全国率先步入绿色环保的氢能源时代。近年来,乘着京张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津京冀协同发展的东风,我市大力推进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环境支撑区和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关停重污染厂矿企业、淘汰燃煤锅炉实施集中供热、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治理尾气排放、培强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实现绿色崛起,一幅创新发展、生态强市的宏伟画卷在张垣大地徐徐展开。
桥东区结合自身城市资源深厚、科技成果集聚等优势科学审视、准确定位,以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为突破口,紧紧盯住治理尾气排放的难题改革创新、奋勇攻坚,初步探索出一条氢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缓解环境治理压力的有效路径,力争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氢能源发展张家口模式。
●氢能源的发展,为何选择了张家口、选择了桥东?
碧水蓝天宜居城 孙恩宇摄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将氢能产业提升到国家能源安全层面统一规划,最终“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氢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条件下为液态。目前,世界各国对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交通领域、汽车领域,工作原理是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为汽车提供动力,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污染、加氢快、噪音小、续航里程长等特点。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上路 武殿森摄
我国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2018年碳排放总量约占全球的1/3,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近年来,在各地治理工业、燃煤污染初见成效的同时,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截止3月底达3.3亿辆,其中大部分是燃油汽车,燃油汽车尾气中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尾气排放逐渐成为污染大气、引发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解决尾气排放问题的进程中,各国作了很多尝试,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先后进入日常生活。天然气汽车尾气污染较燃油汽车大幅下降,但仍有污染;电动汽车无污染,但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依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有效解决方案。
2015年7月,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我市为首都北大门、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连接处,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的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以水、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奠定了基础。
大美桥东,氢见未来 任德智摄
桥东区位于主城区,深厚的城市资源优势、发达的交通路网、良好的招商引资政策及区主要负责同志对氢能行业发展长远的战略眼光、足够的重视程度,让相关企业把制氢厂、加氢站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在桥东,让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建立在桥东。
●发展氢能源产业,张家口、桥东在干什么?
崛起中的百年桥东 李晓宁摄
蓝天白云下的城市路网车流如织,23路、33路等燃料电池公交车“氢”盈上路,格外耀眼。这些公交车零排放、零污染、噪音小、乘坐舒适,核心部件全部为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三代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目前,桥东区正致力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检测环节的补充完善及整车生产企业的招商落户,一条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的雏形正在我市逐步形成。
●后冬奥时代,张家口、桥东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桥东区“创坝”高新技术产业园一角 陈亮摄
“氢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除具有的清洁性可开发利用外,存储性是其它可再生能源无法比拟,更是突破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例,绿色出行的同时可作为微电网的移动电源满足各种需求。”张家口市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工作人员说。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为推动国家能源革命进程、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和推进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我市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清华大学工研院携手于2019年初组建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研究院坐落于“创坝”园区。桥东区选派精干力量、提供各种保障支持、参与研究院的建设。
“创坝”园区可再生能源展厅 陈亮摄
目前,氢能与电能的优势互补是研究院的一个重要课题。电能是国计民生的核心能源,众多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都是围绕电能展开的,弃风弃电是困扰新能源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而以氢储电是有效解决方法。研究人员认为,氢电互补是构筑国家能源战略体系的一个有效方案。借助冬奥会契机,我市在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前景广阔,经过先行先试很可能率先成为国内该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聚集区,带动全市在后冬奥时代的经济发展。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内部结构
“我国氢能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顶层设计、法律法规等需进一步健全,开发利用的技术工艺有待提高和创新,这是今后需要我们呼吁和努力工作的方向。”研究人员最后说。
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创坝”讲堂相关资料
绿色崛起,氢见未来。据了解,今年我市计划增加17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服务公共交通,2022年冬奥会的相关规划中,还将大量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通勤、物流等赛事保障……氢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以氢脱碳,大有可为!(通讯员 张河 岑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