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没有一定的感官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时,不能清楚的辨别、认识自己的情绪,更不知道如何表达。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只会大喊大叫,而有些家长不明白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就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
教会孩子情绪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对孩子将来的人格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男孩瑞瑞喜欢吹笛子,过几天学校就要举办联欢晚会,瑞瑞盼望着在这次晚会上为妈妈演奏。可是,在这个重要日子的早晨,瑞瑞发现自己有一个“担心”,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跟妈妈表达。瑞瑞内心五味杂陈的吃完了早餐。妈妈看到瑞瑞兴致不高,问瑞瑞没事吧?瑞瑞想把自己的“担心”告诉妈妈,可是话到嘴边,瑞瑞找不到合适的词。于是瑞瑞拿出笛子开始吹了起来,可是妈妈以为瑞瑞在无理取闹,并斥责他浪费时间。瑞瑞终于受不了了,嚎啕大哭起来。并哭着喊着:“我不想去。”其实瑞瑞只是担心自己会吹错音符,妈妈就不爱他了。
对于孩子来说,表达情绪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家长要带着爱和理解去认可孩子的感受,比如当孩子因害怕而哭的时候,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喜怒哀乐是人的正常情绪表现,家长要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如果放任不管,孩子长大后容易养成胡搅蛮缠的性格。
一、教孩子辨识情绪
家长可以详细的告诉孩子生气、高兴等各种情绪有哪些相对应的肢体语言,可以结合生活场景或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二、用心感受孩子的情绪变化
家长要用心观察和感受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回家后表现的异常兴奋或情绪低落,家长要主动了解让孩子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除了用提问回答的方式,还可以去关注孩子在学校发生的日常事件。
三、耐心回应孩子的情绪表达
当孩子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家长需要耐心的倾听,并且尽可能的让孩子把内心的各种感受都表达出来,哪怕是听起来很荒诞的想法,也要先不动声色的听完。
四、教孩子释放情绪
家长可以让孩子讲述引起情绪变化的整个事件,通过语言引导孩子释放情绪、表达感受。孩子描述事件的过程,也是教孩子对事情进行二次分析的过程。如果孩子避而不答,家长需要一点点引导,例如:你是不是觉得很害怕?当孩子讲述完自己的感受后,家长可以询问:“你想怎么办?”听一听孩子的意见,这也是教他们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管理能力能够正向预测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健康、成就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有太多机会靠近孩子的内心,所以不要忽视孩子情绪表达能力的引导。
内容来源:MOTHER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