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只能接受别人的称赞,不愿意接受批评和教育,有时还会大发脾气。
孩子不愿接受批评和教育,很大原因是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正确。在纠正孩子犯错误的同时,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处境和感受。批评也是有技巧的。
姗姗今年6岁了,妈妈有一次送姗姗去上学,到了幼儿园,妈妈当着姗姗的面,对老师说,姗姗平时在家里做事没耐心,不集中注意力,请老师帮帮姗姗,平时多关注一下她。接着转身批评姗姗,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表现的都很好,你怎么做什么都不行。姗姗听了这些话,低着头啪嗒啪嗒的掉眼泪。
通过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姗姗的妈妈批评孩子时,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当着老师的面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在批评教育孩子时,有几点建议供各位家长参考:
一、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真的做错了事,家长在批评教育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家长教育孩子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甚至为了发泄情绪说出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就像姗姗的妈妈,当着老师的面说一些很难听的话,这样只能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二、鼓励孩子的可取之处
发明家爱迪生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由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就被勒令退学了。但他的母亲没有责怪他,反而亲自教育爱迪生,为了给爱迪生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学,培养他爱学习的好习惯。后来爱迪生的求知欲不断被激发出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当孩子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时,家长尽量不要带着冲动、怨恨的情绪指责孩子,也不要使用武力惩罚孩子,这样只能激化双方矛盾。应该先对孩子的可取之处进行鼓励,没有人喜欢天天接触负面的消息尤其是评价,家长需要学会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多些支持少些抱怨。
三、允许孩子表达
我们身边有很多没有耐心的家长,孩子一辩解家长就强行打断,甚至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妄加论断,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各位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表达自己感受及情绪的空间,这是他们说话的权利,等孩子说明原因后,我们再判断事情的对错。
妈妈看到3岁的小明用热牛奶浇花,没有批头盖脸一顿数落,也没有立刻做出结论:小明在破坏植物,小明在浪费食物。而是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耐心问小明这样做的原因,小明说:“爸爸说每天早晨喝一杯牛奶身体棒棒,我想让花儿长得更好,所以用牛奶浇花。”小明的妈妈没有急于说教或立刻纠正小明的错误,而是耐心听小明解释,并试着理解小明的想法,这样有助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家长发现问题后要学会想办法引导孩子去解决,或者跟孩子一起心平气和的处理问题,这样孩子就能知道问题的所在,掌握方法和技巧,避免下次失误。
家长应该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温暖的陪伴者,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跟孩子进行沟通,用鼓励的言语进行巧妙的批评,好好说话,帮助他们减少错误的发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
内容来源:MOTHER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