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安全关爱中国行”内镜系列培训活动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举行,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日喀则市18县【区】600余名护理同仁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内镜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王萍牵头负责,组织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吴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李秀梅等人员赴日喀则人民医院分别围绕《软式内镜“复用”面临新的挑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解读》、《内镜再处理流程之自动洗消机》等学术话题讲解,让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在西藏落地。
当天,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内镜专委会委员们走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三楼消化内镜中心,自带投影仪给学员们播放教学视频,手把手教学员们操作演示《软式内镜床侧预处理》。 记者在现场见到,负责消化内镜中心的护士卓嘎见到王萍老师们的到来,非常激动。卓嘎告诉记者,在这之前,她还不是内镜中心的专职护士,在王萍、宋燕等老师的帮助下,远赴上海、山东、西安、内蒙古等地培训学习,通过老师们的指导和自己的刻苦钻研,2018年先后代表医院消化内镜护理团队赴西安参加由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规范流程,精益创新”2018软式消化内镜床侧预处理比赛,荣获特等奖,同年,又获得由中国卫生监督协会颁发的第一期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培训合格证书、内镜清洗消毒项目讲师。从最初的“输血”到“造血”,她完成了完美的蜕变,目前已是该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骨干。王萍告诉记者,她是受邀访问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指导内镜中心护理工作,结识的内镜护士卓嘎。从这之后,她陆续邀请了卓嘎到上海中山医院参观学习,同年参加在西安举办的软式消化内镜床旁预处理比赛。一来二往,东西部来往交流密切,缩短双方差距,填补高原空白。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德吉表示,本次培训活动很有意义,为基层医院送来了丰富的经验与先进的技术,提升了基层内镜护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整个培训会议很规范,活动既有理论阐述,又能推动整体内镜护理的跟进。日喀则市内镜中心主任王豆感叹道:“经过专家们的规范培训和细心指导,消化内镜中心有了量和质的变化。患者检查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患者检查从以前的每月80人增加到现在的200余人,有很大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内镜诊疗安全性及感染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镜护理的专业性日益突显。内镜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观察病情及应急抢救能力,还应掌握软式内镜感染控制知识、娴熟的内镜器械操作技能,才能为广大的内镜医师及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内镜诊疗护理。
据了解,“安全关爱中国行”是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举行的全国范围内公益活动,其中,内镜专委会委员们已走过全国20站,足迹遍布全国,除了走进世界屋脊西藏日喀则,还到过基层:贵州凯里、福建书洋县,扎根在上海、福州等城市,受到了上万名学员的“点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内镜专委会主任委员王萍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到西藏。她表示,“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培训对我国内镜护理人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西藏及偏远地区尤为重要。” “安全关爱中国行”活动主要是传授内镜护理的体系建设、科学管理、人文关怀、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知名专家授课、现场答疑和教学视频等环节,将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技术传播到一线基层医院,提高基层医院的内镜护理配合及管理的水平,缩短城乡之间差距。活动通过授课、现场培训、内镜清洗质量监测、对内镜再处理操作困惑释疑等方法将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正确知识、规范传递到基层医院。“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做有益于病人安全的事,有益于护理人员安全的事,更要做涉及到整个民族健康安全福祉的事。要将关爱渗透到冰凉的内镜器械和设备,再传递出去。将安全关爱的种子散布全国,推动内镜护理领域的发展。
本次活动得到了日喀则人民医院副院长狄建忠、院感科次琼主任、消化科王豆主任及消化内镜中心卓嘎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安全关爱中国行“日喀则站圆满成功。(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