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沧州讯 线路工人的脚是量天尺,徒步丈量广袤的土地;线路工人的肩膀如山,肩扛串联起了千家万户的阑珊灯火;线路工人的工作是“刀尖上的舞蹈”,行走在高空中,如五线谱上跳动音符,他们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一曲曲壮美大爱的奉献之歌。
披星戴月 风餐露宿
凌晨5时,一声清脆的哨响划破了黎明前的静寂。“起床,准备开工……”线路工人一天的工作开始了。野外施工、军事化管理、吃住在工地现场……施工人员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简单早餐后,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各自忙碌起来,检查工机具、模拟操作、风险辨识、文明绿色施工、工作票签订……进入施工现场前的准备工作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常饭,出发前工友们互相整理好劳保穿戴,精神矍铄的驶入各自的作业点,按部就班的实施各自作业层的工作任务,晚上回到营地,班组长组织召开班务会,总结一天的工作,布置明天的任务、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逐一发言讨论工作的亮点及不足。他们迎着朝霞进入工地、伴着暮色回到驻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敢打硬仗 勇于担当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脚蹬高帮鞋、一身汗馊味儿、脸色儿如非洲、工服似纸夹儿”这是中兴线路职工的真实写照。线路职工常年在野外作业,一年四季和高强度的工作锤炼了线路人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品格。盛夏时节,南北绕城110千伏停电迁改工程,室外温度达到极值,高温炙烤蒸腾,韧劲与时间赛跑,一群被汗水浸湿衣服,忙碌穿梭在工作现场施工人员,让路人对电力职工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仲秋时节,早、晚湿气足、温差大,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即将成熟,作业机械进入不了现场,施工中,线路人拉肩扛、负重前行,穿梭在“青纱帐”,队员的脸经常被玉米叶割伤,在各县区施工现场,项目施工人员由于水土不服和蚊虫叮咬,皮肤上遍布着红色丘疹,他们忍受着剧烈的瘙痒坚持工作,一天工作下来露水、汗水浸湿了施工人员的衣服;隆冬时节,中钢220千伏线路切改工程工地地处沿海的盐滩碱池,沿线泥沼占90%,作业区域风猛、沙大,寒风凛冽,环境恶劣,全体作业人员早晨6点进入工地,晚上工作到六点半回到驻地,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几天下来,作业人员让风沙侵蚀的手上、脸上、嘴唇形成了深深的裂口。“我们就干的这活儿,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是中兴线路职工最真诚的表白。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中兴集团领导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跟我来,看我的……”时时处处体现出了标杆、箭头效应。线路分公司党支部实施“六在前”党建先锋工程建设,“一位先锋、一面旗帜”,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时刻闪光在各个建设工地。工程科长杨东方每天奔波在建设工地,勘测、协调、安排、布置,不叫苦不叫累;安质科科长张伟早出晚归跋涉数百公里为线路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施工队长赵铁柱、王军常年同工友吃住在工地,质朴憨厚的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工地习惯了,偶尔回到家倒是不习惯了”。参建员工只争朝夕、努力作为,建设工程工地上党旗飘扬、党徽闪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把自己火一样的青春默默的奉献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雨水、汗水可以打湿衣服,可胸前闪亮的党徽却始终发出耀眼的光芒;风吹、日晒可以把颜色侵蚀,可心中飘扬的那面党旗却永不褪色。他们忍受、克服着恶劣的施工环境与参建施工人员吃住在一起,严格管理、认真协调,忙碌在施工现场,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有一种责任叫做坚守。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岁月中,正是这种坚守执着、这种摔打磨砺,造就了中兴线路职工特有的朴实无华、肯于吃苦、勇于付出、敢打硬仗的宝贵精神。在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道路中,他们秉承着细心、细致、细腻的工作方法,施工建设强化安全意识、红线意识,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把安全工作做实做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科学施策从细微入手,以人为本,安全生产事事要求做到闭环管理,强化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让安全生产、杜绝违章形成一种习惯,深植到每一名员工心中。
中兴集团线路分公司,在一行遒劲有力的“旗帜领航·赶考行”标语下,一幅寓意着线路工人拼搏向上,攀登在铁塔上施工的剪影把人们带入了线路分公司文化宣传阵地。党建引领、企业精神、工匠精神、标兵精神,一幅幅线路工作剪影形成的文化长廊,一边激励着人们,一边用自己的芳华岁月诉说着中兴线路职工平凡的精神、高尚的情操、奉献而不求回报的担当。(贾毳毳、国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