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纪委近日对4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公开曝光,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自觉对照检查,举一反三。宁波镇海区司法局原办公室主任毛良富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敷衍塞责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又一起材料抄袭的“车祸事故”。此等情况并非孤例,近年来,材料的抄袭问题屡见报端,机关公文、宣传标语也有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个别单位的材料公文甚至是直接在网上复制粘贴的,连人名、数据都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而另一种则是换汤不换药,四处剪辑、到处拼凑,转眼就加工成一篇新的文章。
材料抄袭之风盛行,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需要引起重视,下决心、花力气去解决这一问题。倘若仅仅归咎于撰稿人的“形式主义”,以党纪处分了事,也未免过于“一刀切”,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写文章,实质是思考的过程,是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党员干部长年牵绊在纷繁的具体事务中,尤须静下心来多想想。而很多时候,能想到不一定能说出来,能说出来不一定能写出来,因此自己动手写文章,恰恰是整理日常思考、梳理工作思路的过程。
要根治抄袭之风,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带头破除“以开
会落实开会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的做法。须知,这种形式主义的生搬硬套,看似对上级负责,实际上却因为缺乏个性而不能落地,恰恰是对上级最大的不负责任。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在综合分析后提出真知灼见。
面对公文材料的抄袭之风,还是需要各级党组织擦亮双眼,坚决打击,切不可隔靴搔痒。一份真真切切的材料,往往反映了真实的群众意见,也才更能激发干实事的劲头。改进工作作风,需要从细节抠起,不妨就从“原创”材料开始。(许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