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位于河间经济开发区的泰通线缆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研制生产特种电缆新产品,走出了一条科技强企之路。
“密炼”智能化生产电缆胶片
来到沙河桥工业区泰通线缆的分公司,笔者看到了高约20米的密炼中心,从而了解到生产绝缘、护套胶片的全过程。
原来的车间里粉尘飞扬,油污遍地,工人劳动强度大的生产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生产车间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变。如今,工人只需要轻松把三种主要原料放到传送带上,其它原材料都由机械投放,设备就能执行程序自动运行。
不仅如此,这台设备还通过对时间、温度、重量、转速等参数的积分运算和逻辑控制实现优化混炼。设备自有的优化除尘回收系统,实现了无粉尘飞扬及泄漏,无原料浪费。
要知道在两年前,这家公司生产胶片还是采用人工投料,不仅准确率低,精度差,误差大,同时还会产生出大量的粉尘,不符合生产环保政策的要求。
随着公司生产能力的扩大,每天生产用胶片最高峰值达到100吨,仅靠人工投料,已经不能适应下一个生产环节绝缘和护套生产线的需求。
2017年,泰通公司投资1000万元,从北京马赫公司购置设备建设了这座密炼中心,目的是提高电缆胶片的稳定性及其产量。
密炼中心经过微电脑计算,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各种原料的投入比例,清楚地显示在屏幕上,节能降耗方面也得到了严格控制。
由人工改用机器投料后,原来需要15人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8人,胶片的产量却能够同时供现有的24条生产线需要,不仅控制了胶片质量,绝缘胶、护套胶两种胶片的日生产量也突破了80吨。
开发专利技术站稳市场前沿
近年来,由于电缆产品利润越来越微薄,许多线缆企业选择放弃生产矿缆产品,相反泰通线缆公司却在深耕这块市场。他们结合实际,研发生产多种型号的矿用软电缆。因此,抓住了更多市场机遇。
在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过程中,公司的业务员了解到,盾构掘进机的应用很广泛,地铁、铁路、公路、市政、水电等隧道工程中都会使用,而盾构机专用电缆则是与地下盾构掘进机设备配套使用的。
他们还了解到,盾构掘进机在使用普通电缆时经常会出现断电现象,如果频繁更换电缆,又会浪费机械的作业时间。
经过进一步调研,公司董事长王东星发现盾构机专用电缆不仅有市场潜力,且需求量大。全国范围内新增地铁建设项目多,与之相对应的盾构机数量也不断增多,而作为推进设备配套使用的线缆产品,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
2017年8月,泰通公司投资新上盾构机专用电缆项目,历经反复多次试验,他们的产品无论电气性能,还是抗弯曲、移动、卷绕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生产要求,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这种专用电缆具备了耐油、耐寒、耐腐蚀、耐磨等特点,满足了野外恶劣作业环境内施工的需要。特别是耐寒盾构机电缆在零下35摄氏度情况下,仍保持设备正常工作,所以一经上市,便成了抢手货。
几年来,泰通公司先后研发实用新型专利十几项,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蓄势待发。王东星说,为了增加电缆产品品种,2019年将一次性投资上百万元,继续研发新型矿缆和高压橡套软电缆。
投入巨资升级生产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泰通公司的稳步发展,得益于不断加大对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三年来,他们用于此项投资累计超过5000万元。
我们来到一台三层共挤设备前,看到工人利用较短的停机时间,快速更换了模具,拆卸非常方便,基本做到了出胶不用调整、如需精度调模时间短,极小的偏差节省材料的消耗,生产出的线芯外观漂亮美观。
“这台设备降低了电缆绝缘和内外屏的偏心,内外屏蔽和绝缘层紧密结合,提高了电缆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王东星介绍说。
从设计上提高机头压力,这样绝缘、内外屏蔽料在高压的作用下合缝更加紧密,同时也提高了外屏蔽的表面光洁度。
还有提高料的流速,减少物料在机头中的停留时间,降低了生产烧焦的可能性,还可以将一些小的死角的物料快速带走,减少烧焦粒子的产生。
可见三层共挤,相比普通挤出技术,科技含量更高,满足了生产高压电缆要求。
公司还引进高压交联机组、挤出机、绞线机、高速编织机、成缆机等先进生产设备和实验设备,进一步规范职工操作,量身定制生产方案,确保了产品质量。2018年,泰通线缆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销额突破6个亿。
这一切都与他们围绕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和完善工艺流程控制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