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微信免费时代即将结束?真相来了

0
分享至

(原标题:微信免费时代即将结束?真相来了)

人体有最佳睡眠时间表?多吃黑木耳能抗癌?化疗杀人已经被实践证明?人民网“求真”栏目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政务舆情部和腾讯较真平台联合课题组发布的3月中老年人易感谣言榜,对其中的医药健康、社会事件等热点谣言进行梳理分析。

一、人体真有最佳睡眠时间表?

舆情热度346847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556.8万

【传闻】网文《人体真有“最佳睡眠”时间表,若能够坚持做下去,养生效果或许翻倍!》中称,如果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医生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午时宜小睡,正午只要闭眼睡着3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有很多懂得养生的人,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会在6点之前早早起床。

【真相】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葵表示,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是一个主动而复杂的生理过程,睡眠与清醒的产生、维持、中断是人自身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社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到底要在什么时间睡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好,不可能一刀切地都要在子时前睡着,午睡也不是必选项,但一旦选了就需要持之以恒,以半小时以内为宜,晚睡的人就别强求早起了。总之,人体需要规律的、足够的睡眠,这件事值得每个人认真对待,但怎么睡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二、饿不死就不要吃这4种蔬菜?

舆情热度24902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86.3万

【传闻】近日,一篇《饿不死就不要吃的4种蔬菜,都是一级“致癌物”!快告诉家里人!》的文章引起人们关注。文中称不法商家为了娃娃菜卖相好看,将它浸泡在甲醛中,而这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新鲜木耳中含有着一种“光感物质”,会导致咽喉水肿,甚至会引发咽喉癌,最好还是吃干木耳;一些已经过季的蒜台,一般会经过甲醛的处理,然后放入冷库中冷藏;有的黄瓜放一晚上,不知不觉就变大了,这样的黄瓜多半都是因为打了很多“激素膨化剂”,所以这样的黄瓜是不可以吃的。

【真相】中国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表示,这个谣言是个大杂烩,把各种信息整合在一起,夸大危害博眼球,大众不必过于忧心。他指出,甲醛的确有保鲜的作用,但是用甲醛浸泡蔬菜是一种违法行为,而蔬菜如果真的使用甲醛保鲜,一下子就能被闻出来的,大众如果还是不放心,在食用蔬菜前,可以多洗几遍。新鲜木耳中的“光感物质”其实是卟啉类物质,这种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诱发日光性皮炎,而非导致癌症,但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就是要有摄入,其次就是长久日晒,另外本身就是卟啉代谢异常体质。对普通人来说,只要不直接生吃,之后又不去太阳下暴晒,是不会有问题的。而黄瓜中的所谓“激素膨化剂”,其实是一种叫做“氯吡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我国都有登记使用。研究发现,推荐用法用量下,氯吡脲在果实和土壤里的残留量都很少,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三、女士车内喷香水男士点火抽烟,车当场爆炸?

舆情热度66851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48.0万

【传闻】网传一段面包车爆燃的视频,有人配文称“面包车里面一位女士在驾驶室内喷香水,旁边一位男士正点火抽烟,当场引起爆炸燃烧起火将两人活活烧死,奉劝女士们千万不要在车内喷香水哦!”

【真相】经查证,此消息系误传,该视频实情为3月19日陕西咸阳市礼泉县一运送煤气罐的车辆发生爆炸,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四、多吃黑木耳能抗癌?

舆情热度2981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9.4万

【传闻】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发现,我国东北地区的三种黑木耳都含有能代谢出抗肿瘤、抗衰老产物的基因,也就是俗称的抗癌基因,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旗下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Scientific??Reports》(科学报告)上。

【真相】在生物学中,“含有某基因”只能代表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某种活性。至于在实际生长中这种基因是否表达出该产物、表达量有多高、要吃多少才能有效、在有效的剂量下是否会有毒副作用,也都未可知。所以,这项研究只是指出了黑木耳中“可能存在的功效成分”,研究人员还未证实黑木耳能在真实人体环境下杀死癌细胞或者抑制癌症转移。

五、车厘子一次不能吃超过20颗?

舆情热度2289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7.6万

【传闻】据媒体报道,重庆一女子5天吃了6斤车厘子,结果一夜“血便”20多次,做了大便潜血和电解质水平检查,均未发现问题。此后,医生认为是过食车厘子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并表示吃车厘子一次最好别超过20颗,否则有“铁中毒”或“氰化物中毒”的风险。

【真相】车厘子中确实含有铁,但每100克的车厘子中铁含量只有0.3-0.4毫克,成年人每天的铁摄入量在10毫克左右,而“最高摄入限量”是45毫克。也就是说,需要至少吃10公斤的车厘子才会有“铁中毒”的风险。而车厘子中含有的氰苷存在于种子中,绝大多数人吃车厘子的时候都不会吃核,自然也就不会摄入。即便是把核也一起吞下,人体的消化能力也不足以破坏核的硬壳来把氰苷释放出来。

六、喝油排毒还能减肥?

舆情热度2445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8.1万

【传闻】网传“喝油排毒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等各种疾病,还能减肥”。

【真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撰文称,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大口喝油、大碗吃油,对健康有好处。最近我国科学家在《Gut》(肠道)权威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证明,吃太多的脂肪会使肠道的有害菌群增加,有益菌群减少。在实际生活当中,吃高脂肪的食物多了,难免就会带来更多的卡路里,更少的膳食纤维,那就更加不利于防肥、防病、防肠癌。

七、微信免费时代即将结束?

舆情热度10356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8.0万

【传闻】3月下旬,微信群中流传一条“微信要收费每月25元”的信息。信息称:“快转重要消息,微信免费即将结束,据经济之声报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与腾迅(编者注,原文如此,下同)公司谈判,如何监管腾迅的零以及如何向零业务收费,明天下午6点以后开微信要先付25元钱……”该信息还表示,只要把这个消息传给10个人,证明自己是经常使用微信的用户,系统就会升级更新,“否则你将被删除,如果传送超过18个人,你的图标会变成蓝色,代表你可以继续免费使用微信,否则明晚6点以后,要先付25元才能打开微信,每月25元,看到后快传,传给我也可以”。

【真相】这是一条老谣言了,早在2013年3月25日,“腾讯微信团队”就已通过微博发布辟谣信息:“近期微信和微博上流传‘微信要收费25元,转发可以继续免费使用’,此消息纯属谣言,微信不会对用户收费,大家千万要擦亮眼睛哦,不要轻信虚假信息。”

八、骑电动车必须要驾照,考证要335元?

舆情热度8125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6.8万

【传闻】近日,有关“骑电动车必须要驾照”的消息在网络热传,传闻称“4月15号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后,骑电动车必须去驾校考驾照,违规有可能面临2000元罚款!”“管理部门出台了‘最严禁行’,这个改变包括电动车必须考驾照这一项目。电动车驾考费用总共是335元,其中包括100元培训费和225元的考试费”。

【真相】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确实将于2019年4月15日起实施。但《规范》主要是对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整车质量、电机功率、脚踏骑行功能等进行了强制规定,其中并没有涉及“电动车考驾照”的相关内容。

九、化疗杀人已经被实践证明?

舆情热度4033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3.7万

【传闻】一篇《化疗杀人已被实践证明》的文章引起网民关注,文章称:“现在,化疗杀人已成为医疗界同仁的基本常识。很多西医院的医护人员家属患癌,他们只做手术拒绝化疗者比比皆是,而广大老百姓还蒙在鼓里,医生不愿意放弃是因为回扣多。”

【真相】对于“化疗杀人”一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赵志正回应称,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三板斧”,尤其放疗和化疗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治疗方式,对于目前很多癌症患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救命方案。他指出,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毋庸置疑,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自身也有伤害,但患者不应该只看到不良反应,而忽视治疗效果。即使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化疗仍是很常见的治疗方式,尤其对于难以治愈的小细胞肺癌,化疗的有效率高达60%以上。

十、菠菜与牛奶同吃会引起痢疾?

舆情热度151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2.1万

【传闻】网传“菠菜不宜与牛奶等钙质含量高的食物同食,否则会引起痢疾?”。

【真相】菠菜和牛奶一起吃出现痢疾,很可能是所吃的菠菜和(或)牛奶受到痢疾杆菌的污染,与菠菜牛奶同食本身并无关。

点评:谨防“银发族”落入“伪科学”的利益圈套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杨可欣认为,3月份谣言主要以医药健康、食品安全和社会科学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人体健康的谣言总是与新兴科技产品同时出现,而食品安全类话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直能够引起中老年人的共鸣。“多吃黑木耳能抗癌”的相关研究发表于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表面上增加了可信度;“车厘子一次不能吃超过20颗”则紧跟“车厘子自由”的社会热点,并使用“铁中毒”“氰化物中毒”等专业性词汇,看似“回归理性”“好东西也不能多吃”,然而,这只是自媒体、营销号为了拉高阅读量、牟取不当市场利益的手段。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比房价下跌更难受的3件事,正在中国各个城市上演,透露着什么?

比房价下跌更难受的3件事,正在中国各个城市上演,透露着什么?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3-04-02 00:39:47
台湾唐湘龙:马英九在不知不觉之间做了民进党的“防弹衣”

台湾唐湘龙:马英九在不知不觉之间做了民进党的“防弹衣”

一浅旧人
2023-04-01 14:46:59
杜兆才被抓4h!中纪委狂飙继续,62岁蔡振华去向曝光,球迷安心!

杜兆才被抓4h!中纪委狂飙继续,62岁蔡振华去向曝光,球迷安心!

詹妹侃体育
2023-04-01 20:09:46
人民日报又被喷了:像极了吵架,但输赢有意义吗

人民日报又被喷了:像极了吵架,但输赢有意义吗

刘新谈社会
2023-04-01 15:33:58
超级巨大失误!多特门神解围踢空,铁卫60码远射诡异破门

超级巨大失误!多特门神解围踢空,铁卫60码远射诡异破门

奥拜尔
2023-04-02 01:03:02
晚上十点,曝足协最高层大佬被带走调查,下周或是大结局

晚上十点,曝足协最高层大佬被带走调查,下周或是大结局

文史故事
2023-04-01 11:20:54
突发!刘国梁、张继科回应丑闻,国际乒联正式表态,真相尘埃落定

突发!刘国梁、张继科回应丑闻,国际乒联正式表态,真相尘埃落定

专属头像宝库
2023-04-01 19:21:38
上海这一夜,脱离了滤镜的内娱男明星们,集体跌落“神坛”

上海这一夜,脱离了滤镜的内娱男明星们,集体跌落“神坛”

传媒一班
2023-03-31 23:44:44
林俊杰演演唱会事件持续发酵,MIRROR成员取消对他关注,原因曝光

林俊杰演演唱会事件持续发酵,MIRROR成员取消对他关注,原因曝光

扒虾侃娱
2023-03-31 17:21:13
销量已证明: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华车!豪华品牌排名正在悄然变化

销量已证明: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华车!豪华品牌排名正在悄然变化

蜗牛车志V
2023-03-31 22:40:00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谴责声明,谴责朝鲜和俄罗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谴责声明,谴责朝鲜和俄罗斯。

娱乐故事汇hui
2023-03-31 23:21:52
性高潮是什么?为什么女性更难达到性高潮?正确认识是关键!

性高潮是什么?为什么女性更难达到性高潮?正确认识是关键!

护士笔记
2023-04-01 20:32:29
马英九的这一跪惊天地!孙玉良:对于马英九此人“恨铁不成钢”

马英九的这一跪惊天地!孙玉良:对于马英九此人“恨铁不成钢”

东方寻史
2023-04-01 18:53:53
2019年白马会所覆灭记:令无数富婆欲罢不能,因头牌鸭王一夜覆灭

2019年白马会所覆灭记:令无数富婆欲罢不能,因头牌鸭王一夜覆灭

历史求知所
2023-03-29 08:00:22
北极鲶鱼女孩走了,网曝她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了

北极鲶鱼女孩走了,网曝她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了

刘新谈社会
2023-04-01 15:44:12
中美这几个场景,对比太强烈了

中美这几个场景,对比太强烈了

环球时报国际
2023-04-01 17:02:32
刚刚有流言说华为买5台28nm二手尼康光刻机,通过浸没曝光的方式

刚刚有流言说华为买5台28nm二手尼康光刻机,通过浸没曝光的方式

卢悦心之助
2023-03-31 22:21:50
谁还记得“跌落神坛”的马自达6?

谁还记得“跌落神坛”的马自达6?

中国新闻周刊
2023-04-01 21:14:48
斐济公开承认“台湾是中华民国”,接着撕毁对华协议,大陆将反制

斐济公开承认“台湾是中华民国”,接着撕毁对华协议,大陆将反制

潮流娱乐坊
2023-04-01 16:47:36
克洛普:曼城没有在进球方面更加贪婪,我们应该感到幸运

克洛普:曼城没有在进球方面更加贪婪,我们应该感到幸运

直播吧
2023-04-01 22:25:07
2023-04-02 01:40:49

头条要闻

官方发布今年首期汛旱情通报:局部强降雨或引发山洪

头条要闻

官方发布今年首期汛旱情通报:局部强降雨或引发山洪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利拉德:一个时代的遗孤

娱乐要闻

黑暗荣耀大反转!李到晛林智妍承认恋爱!

科技要闻

坚持不造车,余承东解释之前为何要加华为logo

汽车要闻

理想汽车3月交付20,823辆 累计交付超过30万辆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亲子
手机
数码

教育要闻

教育部下发通知,双休制或将改为“单休”?有人欢喜有人愁

张国荣逝世20周年粉丝仍纪念 风华绝代只此一人

亲子要闻

这个甲流病毒太厉害了。

手机要闻

星纪魅族集团沈子瑜:三年内要重回中高端市场TOP5

数码要闻

余承东:华为坚持不造车,合力建设生态联盟帮车企造好车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