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南皮讯去年以来,南皮县以县人民医院被省政府确定为医共体试点单位为契机,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推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乡镇合力推进,县人民医院与潞灌乡卫生院、大浪淀乡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单位。通过实施“六个统一”、健全“四项机制”,初步实现了“双下沉、双提升”的目标,医共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南皮县人民医院与潞灌乡、大浪淀乡卫生院组建医共体。市、县领导为医共体揭牌
六个统一 三级联动
统一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一是县人民医院组建专家组,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质量薄弱环节定期巡回指导和培训,实行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二是完善落实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等相关工作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医共体内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制定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确保转诊患者优先享受医疗服务。
统一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医共体内所有收入支出,由县人民医院负责统一管理,在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完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了医共体单位的正常运行。
统一人员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医共体人员编制由医共体统筹使用,统一岗位设置,加强聘用管理。县医院优先保障医共体成员单位用人需要,重点做好基层医院紧缺专业人员培养。
统一绩效考核管理,调动积极性。在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财政投入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台符合医共体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围绕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履行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况建立考核机制,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统一药品耗材管理,确保用药安全便捷。通过统一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购销款由医共体牵头单位统一结算,降低医共体运营成本,确保患者用药、用械安全、有效、经济、便捷。
统一信息化管理,打造信息共同体。县人民医院升级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推进了医共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
南皮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姜辉正在给潞灌乡卫生院医师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防治一体 从医共体到健共体
强化基层能力,健全资源共享机制。一是积极整合资源共享,目前远程医疗、心电检查、消毒供应、医疗废物处置等资源已实现集中共享。二是通过设备共享,进一步提升了成员单位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县医院的专科优势,帮扶基层填补空白专科7个,实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下沉。
多措并举,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利用派驻专家通过查房、坐诊、手术等方式做好传帮带,逐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二是采取县医院家庭医生团队进百村、培训百名村医工程、举办专题业务讲座等形式搞好培训;三是县人民医院免费接受成员单位进修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真帮真扶,健全专家派驻机制。一是两家成员单位共派驻医师7人、护士5人,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二是派驻执行院长,帮助成员单位建立健全37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每周派专家利用流动医疗车到乡村巡诊。
构建“三位一体”,健全健康管理机制。在县医院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以卫生院为平台,深入到村卫生室,全面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原来的以治病为中心发展为以健康为中心,针对危害健康的主要重大疾病开展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针对常见多发慢性病分类管理。同时县医院成立70名由医师护士组成的签约团队与医共体成员单位34个村建立签约帮扶小组,帮助完善双向转诊程序,畅通下转渠道,推进急慢分治格局形成。去年以来“双百双千工程”入村6个,下乡义诊6次、医疗车下乡帮扶医共体单位11次,下乡入户扶贫9次,对脑卒中、白内障等高危人群及慢病患者1300人进行了干预和随访,使居民无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提升群众就医感受。
南皮县人民医院外科专家刘清茂在大浪淀乡卫生院进行手术带教
南皮县人民医院外科专家贾清海定期到大浪淀乡卫生院坐诊
南皮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运行一年来,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明显增强,成员单位填补了中医科、针灸理疗、妇科、儿科等多个学科空白,手术量平均增加了187%,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辖区居民的满意度不断增加,医共体成效初步显现,为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