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岁的肃宁县肃宁镇贠家庄村残疾女孩王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比赛中,作为沧州市唯一一位参赛队员,荣获1金3银的好成绩。那个曾因为缺少一只手自卑过、痛苦过的小姑娘,经过自己的拼搏,破茧成蝶,弱者终成王。
“妈妈,把右手也给我吧”
王若,2003年11月出生于肃宁县肃宁镇贠家庄村,因先天性发育障碍致右前臂缺失。
在很小的时候,王若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出去总是尽量躲着人,见人会下意识地侧身想藏起那条半截的胳膊。有一次,王若去商店买东西,人家看到她没有右前臂,“哎哟”了一声,她觉得刺耳极了,哭着跑回家跟妈妈说:“妈妈,我求求你,把右手也给我吧……”妈妈搂着她,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妈去打工给你挣钱,咱们攒钱装假肢。”
妈妈特意去问村里一个医生,据说装假肢需要3万元。王若的父母都是庄稼人,要供王若姐妹俩上学,还需要赡养奶奶。爸爸农闲时去盖房班当小工,一天才挣四五十元钱,还总是没活儿,家里实在没钱。看到爸爸妈妈这么辛苦,王若说:“妈妈,我不要装假肢了,我已经习惯了,不在乎别人说难看。”
从此,王若真的再没提过装假肢的事,变得格外懂事,不挑吃、不挑穿,同学扔掉的铅笔头她捡起来接着用,方格本写满了擦掉重新写。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她就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麦收时,自己去房顶摊晒麦子,傍晚再堆起来;秋收时,跟着爸爸妈妈把玉米一点一点提到房顶。她胆子大,喜欢自己在房顶上玩儿,一只手爬梯子上房很伶俐。王若说:“妈妈,我爱站在高处……”
“累到绝望,却选择了坚持”
2016年9月,王若小学最后一个暑假,妈妈接到沧州市残联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彻底改变了王若的人生。
在肃宁县残联的推荐下,经过几轮考核,王若被选拔为残疾人滑雪运动员。13岁的王若被选送去大连旅顺八一训练大队集训。队友都是残疾人,队员之间互相帮助,这对王若触动很大,她不再为自己缺少一只手而难过和自卑。
十几岁的王若,还是个孩子。同龄人都在妈妈的庇护下娇生惯养,王若却在接受“魔鬼训练”。冬训去黑龙江双峰滑雪场,她第一次看见那么多雪,感觉特别好玩儿,跃跃欲试。轮到自己滑时,两米长的越野板穿在脚上根本抬不起脚。而且,别人是两个杖,她只能拿一个杖。上坡难,下坡更难。摔倒是常有的事,脚指头、膝盖、裤子都破了,鲜血滴在雪地上触目惊心。然而,这对运动员来说太常见了,摔伤了抹点药继续滑。摔了长,长了摔,王若身上旧伤新伤层层叠叠,脚指头经常肿得跟胡萝卜一样,脚趾甲盖都掉了又长出新的……
跟王若同时进越野滑雪队的一共十几个队员,不敢滑、不想练、坚持不下去的,慢慢都放弃了。王若在电话中对妈妈说:“太苦了,我累到绝望,可我却还是选择了坚持。”
最难的是学动作。练了几个月滑行之后,教练开始教动作:“一步一撑”“两步一撑”“跑镐”“传统”“跨一步”等,一个一个教,学会一个动作马上教另一个。王若年龄小,身体素质不如别人,加上肢体上的残缺,那些动作对她来说难度很大。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的训练,她的成绩越来越好。2017年,王若正式进入河北省残疾人越野滑雪队。
“拼了命,只为赛场上一搏”
教练很“魔鬼”,王若很刻苦。每个月速度测试中,王若进步都很大。近三年的时间,王若参加了一届省运会、三届全国锦标赛,前两次都是第四名的成绩;在2018年全国残疾人越野滑雪与冬季两项锦标赛LW-8级别的比赛中,她获得越野滑雪女子站姿7.5公里、越野滑雪女子站姿15公里、冬季两项女子站姿6公里、冬季两项女子站姿12.5公里以及冬季两项女子站姿10公里共5个项目比赛的第一名,被评为2018年全国残疾人越野滑雪与冬季两项锦标赛优秀运动员。
经过每次考核的积分总结,王若获得参加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的资格。这下她自己也变得跟教练一样“魔鬼”了。晚饭后,做完所有规定的功课,别人都睡觉去了,她就自己在院子里下功夫滑旱轮、对着镜子做动作模仿。在训练场上,别人滑完十圈都走了,她自己还要再加一圈。她说:“这么拼命,只为赛场上那一搏。”
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比赛的前一天,王若提前到比赛场地做赛前准备,心里异常紧张。
第一天比赛是15公里长距离越野,她在滑最后一圈时忽然岔气儿了,疼得不敢使劲,最终拿下第二名,实际成绩和第一名只差一秒。第二天冬季两项10公里,打4次枪。王若第一个出发,一共脱了3发,还是第二。第四天冬季两项6公里,成绩又是第二名。第五天冬季两项12.5公里,4圈打枪4次,最后一圈冲刺。王若进靶场就连脱2发,后来稳住心神,再打,后3发全中。教练一直在下面喊:“王若,加油!”终于,她一举夺冠。
载誉归来,王若和妈妈相拥而泣,所有的人都为王若高兴。冬季两项女子站姿12.5公里第一,越野滑雪女子站姿15公里第二,冬季两项女子站姿10公里第二,冬季两项女子站姿6公里第二。一金三银,王若不弱。
(通讯员 刘艳菊 杨进涛 记者 袁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