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身着黑色法袍,尽显法律威严。他们虽然是法官,但他们却不像其他法官一样坐在审判台上开庭审判。他们不是警察,但他们却跋山涉水、天南海北追击“老赖”,捍卫群众权益,恪守公平公正,坚守最后的防线,他们就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中最后一道关口的守护者——执行法官。80后的刘飞虎现任石家庄市桥西区法院执行局综合处负责人,他就是法院执行团队中的一员。
俗语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刘飞虎从小就在朴实的农民家庭环境里长大,小小年纪的他就懂得生活的不易。正因如此,他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但由于农村环境闭塞,接受信息的途径有限,刘飞虎在选报大学专业的问题上犯了难。“我有一个表姐,她学的就是法学专业。等我报专业的时候没主意就向她去咨询,后来糊里糊涂的也报了法学专业。”刘飞虎说。
大学期间,刘飞虎不仅通过了司法考试,还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的他通过公务员考试正式进入到法院系统,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刘飞虎从2012年开始工作至今,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因工作需要,2018年1月他处理完自己手中的刑事审判案件,开始一心投入到了执行案件当中。“我爷爷说过的一句话,他说‘申请人不容易,执行就是他们最后一道屏障了,如果执行不到位那就是法院给他们打白条。’”刘飞虎说,“这句话我一直记得,这也是我的信仰,我要保护申请人这最后的希望。”
虽然刘飞虎从事执行工作的年头不长,但他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却不低。每一句夸赞都是刘飞虎和他所带领的执行团队通过解决一件件案子换来的。2018年全年,刘飞虎执行团队共执结案件1000多件,桥西区法院执行局收到锦旗100多面,仅2019年第一季度刘飞虎执行团队已受理案件250多件,结案108余件。
有的案件执行款数额并不高,但对于被申请人来说却是救命钱,怎样才能提高执行效率多执结一件案子,成了刘飞虎的心病。桥西法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繁简分流制度正式在执行局上线,将受理案件按金额标准分为快速执行和普通执行两类,整个执行局分为11个执行团队,5个团队负责快执,6个团队负责普执,刘飞虎成为快执团队的一员。“以前大家每个周六日都会加班,平时更不用说了,自从实行繁简分流以来,大家终于能有个周末了。”刘飞虎说。
工作效率提高了,刘飞虎又开始为执行过程中的另一难题而头疼了,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判决该怎么办呢。拒不执行判决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刘飞虎说:“在上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碰到过各种情况,最近就碰到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我们到一个被执行人的家中执行案件,他的妻子说被执行人不在家而且电话关机,只有被执行人的儿子和弟弟在家。我一看他弟弟躺在主卧室,还用被子盖着头,就觉得很奇怪。我没见过被执行人,于是就叫申请人来辨认,申请人一看就说床上躺的就是被执行人。我们当时就对被执行人实施了拘留,不过很快他就交付了款项也就结案了。”
刘飞虎介绍,现在对于老赖不仅有失信限高、限制高消费等措施,桥西区执行局还通过官方各大自媒体号公布老赖名单,对老赖起到震慑作用,让他们无处遁形。此外,鉴于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执行不能的情况,于是桥西区执行局定期召开申请人见面会,刘飞虎等执行法官及时向申请人公布案件执行情况,了解案件执行线索,宣传执行法律知识,广泛营造理解执行支持执行浓厚氛围。
怀利民之心,办利民之事,是刘飞虎经常用来勉励自己的话。“秉公执法,一身正气,铁面无私,惩恶扬善。”这是一位卧病在床、急等执行款救治的61岁老奶奶在收到执行款后托自己女儿捎来的对刘飞虎最真挚的感谢。
文/刘宇静 供图/桥西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