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渤海粮仓”实现增产粮食60亿公斤目标
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进入3月,气温回暖,小麦开始返青,尤其是几天前的一场春雨,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浇灌、除草、整理.……在“渤海粮仓”中国科学院南皮试验站的试验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据了解,“渤海粮仓”是我国2013年启动的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通过研发、集成、示范推广耐盐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等,提高环渤海低平原4000万亩中低产田、1000万亩盐碱荒地的粮食增产能力。沧州作为“渤海粮仓”项目的发源地,也是项目实施的核心区,项目实施已经5年了,大片的中低产农田和盐碱地被利用起来,种植抗旱耐盐小麦品。截至2018年年底,渤海粮仓突破了增产60亿公斤的目标,盐碱地上高产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在中国科学院南皮试验站土壤理化实验室,几位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各自忙碌着,正在对土壤样本的容重、比重、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状况等进行分析,了解每种土壤样本的盐碱程度,根据土壤的理化性质,来确定适宜栽种的小麦品种。“我们南皮试验站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了两个品种,小堰60和小堰81,非常适合南皮的土地生长,产量也很高。”试验站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优良的品种、成熟的技术、高端的人才,让渤海粮仓从多打粮到农民多增收,再到优质高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渤海粮仓”正向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记者段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