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捐赠给孩子的母羊下小羊啦!”连日来,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的十多名助学志愿者们兴奋地谈论着关于小羊的话题。去年,他们首创“每年为孩子们送一只羊”的特殊助学方式,帮助蒙古族牧民学生上学。如今,随着小羊的诞生,11名受助蒙古族牧民学生今年的学费都有了着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种从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出发的全新助学模式。”此次活动的组织者王砚菊介绍。
王砚菊是华油二连分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她家在任丘却工作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她做公益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她不但自己做公益,还组建“爱心服务队”,带着志愿者们一起“一对一”资助了2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组建志愿者队伍长期帮扶空巢、孤寡老人。2016年,王砚菊得知油区附近有10户牧民家庭生活上遇到困难。在锡林郭勒盟阿尔善宝力格镇政府的支持下,她和志愿者们走访了这些牧民家庭,并以“油牧共建”为主题招募了10名志愿者,与牧民子女结成助学对子。
“最初的几年,我们都是直接给奖学金,但后来发现对于牧区家庭来说,送羊更合适。我们选的都是母羊,今年养一年,明年就能下羔,明年再送一只羊,再下羔……慢慢的羊越来越多,等到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把这些羊卖掉,就足以支付学费了。”王砚菊说。
去年7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油牧情’品质助学‘授渔’”活动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举行。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的十多名志愿者开着车拉着羊,以及其他捐赠物资,来到阿尔善宝力格镇牧民聚居区,对11名蒙古族学生进行了捐助。
一年过去了,如今,绝大多数受助蒙古族孩子家的母羊都生下了小羊。他们把母羊诞下小羊的视频发给助学志愿者们,大家都非常高兴。
“看到那么可爱的小羊,觉得自己的爱心是有价值的。”陈丽萍和安海军说。他们是一对夫妇,也是助学志愿者。他们说,会一直资助下去。“我们信任王砚菊,她做这件事实实在在,哪个孩子家有什么情况,需要怎样的帮助,她都清楚。200多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要去亲自了解情况,她这种无私的付出,让人很感动,也很佩服。”(记者杨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