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0
分享至

(原标题: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当你幸福地在家冲着热水澡时,你肯定不知道,在张家口城区,竟然还藏着一片“撒哈拉”,那里的人,仿佛依然生活在30年前......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老师告诉我们水资源很珍贵,要节约用水。我发现,我家一直都非常节约用水。

每天,洗完菜的水会用来浇花或者洗碗,洗脸用过的水会再来洗墩布......爷爷奶奶要拿着扁担穿过两条街道去提水,摇摇晃晃的,自己帮不上忙觉得好难过。

这是一个来自桥西区堡子里的小朋友写的日记,看完后令人唏嘘不已,同时圈儿哥也收到了粉丝曝料,说得也是堡子里的用水问题。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于是,小编实地探访了一番,眼前之景,让人心酸又无奈,很难想象在繁华的市中心有着这样一片“城市撒哈拉”。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去往堡子里的一路,从瑰丽现代的高楼大厦,缓缓走入了市井烟火的青瓦平房。来到书院巷,最大的感受就是,比起主街道的干净整洁,小巷深处的景象一言难尽。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书院巷竟成了

“冬天到了,离停水不远了”......

原来,2018年的冬天,气温异常低,水管被冻,导致停水,修理无果。从去年年底到今天的100多个日夜,书院巷的居民就过着“跋涉买水”的生活。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刚刚从马道底挑水回来的老人

从常住居民口中得知,一直以来,整条巷子的居民用水都源自这个已经坏掉3个月有余的水龙头。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书院巷水管坏掉的水房

从布满尘土的黑冰块可以看出,这里已经停用很久了。原来,在停水之前,他们就一直过着挑水吃的日子,只不过这次长期停水,让原本困难的吃水方式变得更加困难。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书院巷脏水井之一

离水房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脏水井。没错,生活在堡子里的居民,家中没有上下水,所以吃水靠挑,用过的脏水则要再提出来倒掉!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正在倒脏水的居民

走进一个院子,发现居民普遍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清洁工,农民工......而家里无一例外的都摆着各式各样的水桶。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书院巷居民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居民家里各式各样储水的水桶

住在书院巷的王阿姨说:“冬天停水的日子里,因为不便,我们甚至连衣服都没法洗。为了日常吃水,不得不克服路途远、天冷、水沉、路滑等各种问题。

于是就出现扁担挑水(最普遍),甚至电动车抬水,轮椅、自制小推车运水等等的奇特景象。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用轮椅去二道巷儿子家接水的老人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挑着扁担正要去玉皇阁买水的大爷

一条扁担,两桶水

维持了

生活和现实之间的平衡

听说玉皇阁上午10:00开始放水,8毛钱/担(2桶)水,于是小编准备近距离感受一下扁担担水的景象。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10点刚刚放水,已经有人来打水了

相信有很多人,可能根本没见过这样的粗水管,扁担,甚至是水桶......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接水画面

观察一会儿发现,提水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年纪都偏大,老人和妇女竟然比例较高。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正在接水和等待接水的阿姨 | 小编发现,这位穿绿色上衣的阿姨已经挑了两扁担水了。

在这里站了有10多分钟,提水的人络绎不绝,居民们也都会相互帮衬,有的人忘记带钱,管理员也会表示,下次再说。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担起水的瞬间

这时,小编远远看见从鼓楼北街缓缓走来一位挑着铁桶的老爷爷,目测70多岁,走这么远来提水,不禁让人鼻头一酸。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老爷爷居住在鼓楼北街尽头,正在来玉皇阁提水的路上。

老爷爷刚刚接满一桶,旁边的阿姨正帮他把另一桶水接上;而这时又有人挑着扁担而来......

探秘:张家口城区中的“撒哈拉”

▲居民们相互帮助接水的画面

花白的头发,佝偻的后背,挑起扁担颤颤巍巍的身影......单薄的肩膀,挑的是水,担起的恐怕是一个家。看到一个个担着扁担消失在镜头里的背影,不禁想问,同样是城市生活,堡子里居民用水为何如此不堪呢?

市中心用水难

竟成罕见

“城市撒哈拉”

限时开放、扁担挑水、路途遥远、并不十分合理的收费机制、冬季水管防冻措施不到位,随时可能面临停水等问题......使得堡子里的居民长期处于用水不便的窘境。尽管,堡子里也一直在整修中,但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得不让人联想为“城市撒哈拉”!

今天是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张家口作为冬奥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城市一隅,竟然还有一部分居民在为“用水所苦”,不知道这是“传统生活方式的保留”还是“逐渐被城市发展所遗忘”?“节约用水”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那“用水”呢?

低廉的生活成本使得这里的居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不改变、安于现状”的借口。提升每一位市民的幸福感,难道不是城市发展的最终奥义吗?吃水都困难,又何谈幸福?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清华大学国学班学生赠送的孔子铜像被卖到废品站?清华大学多部门回应

清华大学国学班学生赠送的孔子铜像被卖到废品站?清华大学多部门回应

极目新闻
2023-12-05 13:04:23
王子文始终有一种大姐大的感觉

王子文始终有一种大姐大的感觉

跳跳堂
2023-12-06 19:59:35
张光北夫妇硬把女儿张思乐塞进娱乐圈,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张光北夫妇硬把女儿张思乐塞进娱乐圈,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墨梅娱乐le
2023-12-05 20:49:15
普京工作访问阿联酋和沙特,海牙刑事法院为何不借机执行逮捕令

普京工作访问阿联酋和沙特,海牙刑事法院为何不借机执行逮捕令

娱乐的宅急便
2023-12-07 17:49:51
1983年,刘晓庆与恋人陈国军在家宴上的合影,刘晓庆满脸幸福!

1983年,刘晓庆与恋人陈国军在家宴上的合影,刘晓庆满脸幸福!

游玩深谈
2023-12-05 21:14:41
2024年医保返款调整,退休人员每月能划入220元吗?

2024年医保返款调整,退休人员每月能划入220元吗?

小毅讲历史
2023-12-07 10:17:36
列宁遗体仅剩10%,为什么每年还耗巨资防腐?普京:列宁不能入土

列宁遗体仅剩10%,为什么每年还耗巨资防腐?普京:列宁不能入土

旺旺探秘史
2023-12-03 07:45:33
午睡最新研究:白天多睡1小时,老年痴呆概率或增加40%?带你解读

午睡最新研究:白天多睡1小时,老年痴呆概率或增加40%?带你解读

装修大队队长
2023-12-06 21:02:29
普京乘坐价值10亿英镑防弹车访阿拉伯,俄罗斯总统座驾有多豪华?

普京乘坐价值10亿英镑防弹车访阿拉伯,俄罗斯总统座驾有多豪华?

译言
2023-12-07 15:29:30
他直接从县委书记一跃成为了广东省委书记,政绩斐然,活到了76岁

他直接从县委书记一跃成为了广东省委书记,政绩斐然,活到了76岁

李姐历史
2023-12-07 09:48:49
“五月天事件”牵出“凤凰传奇”大瓜,或面临“法律制裁”!

“五月天事件”牵出“凤凰传奇”大瓜,或面临“法律制裁”!

默默有话说
2023-12-06 13:59:56
突然公告! 利好来了! 六家上市公司利好(一公司拟回购4.8亿元)

突然公告! 利好来了! 六家上市公司利好(一公司拟回购4.8亿元)

裴小九
2023-12-07 14:06:40
“我们没有钱支持乌克兰打这场仗了”!白宫警告援乌资金即将耗尽

“我们没有钱支持乌克兰打这场仗了”!白宫警告援乌资金即将耗尽

环球网资讯
2023-12-06 06:28:11
朝中社发文:朝鲜半岛局势出现完全失控

朝中社发文:朝鲜半岛局势出现完全失控

吕得助
2023-12-04 21:07:31
为什么中国禁止对韩出口尿素后,不到半个月,韩国物价飞涨?

为什么中国禁止对韩出口尿素后,不到半个月,韩国物价飞涨?

普陀动物世界
2023-12-06 19:57:14
2005年,中国驻非洲前外交官突然失踪,10年后,他被人推进了ICU

2005年,中国驻非洲前外交官突然失踪,10年后,他被人推进了ICU

历史白名单
2023-12-06 16:05:24
59年江青发现贺子珍上山后闹事,毛主席对她发出警告:你不要逼我

59年江青发现贺子珍上山后闹事,毛主席对她发出警告:你不要逼我

一定会顺利
2023-12-06 11:25:43
刘德华:每月给大姐 10 万,还供外甥女上大学,大姐:我弟早死了

刘德华:每月给大姐 10 万,还供外甥女上大学,大姐:我弟早死了

依伊书院
2023-11-28 16:43:43
外媒曝:泽连斯基突然取消美参议院远程参会,“最后一刻发生了一些事情”

外媒曝:泽连斯基突然取消美参议院远程参会,“最后一刻发生了一些事情”

环球网资讯
2023-12-06 11:48:09
奥尼尔97年加盟湖人,到2000年夺冠,中间这3年季后赛都输给了谁

奥尼尔97年加盟湖人,到2000年夺冠,中间这3年季后赛都输给了谁

大卫的篮球故事
2023-12-07 21:17:26
2023-12-07 21:28:50

头条要闻

媒体:普京进行外交突围之际 拜登被"扯后腿"急眼了

头条要闻

媒体:普京进行外交突围之际 拜登被"扯后腿"急眼了

财经要闻

中植后还有多少"富人收割机"在暴雷路上

体育要闻

独行侠新老板:那个"操控世界"的犹太人

娱乐要闻

不叫"朱丽倩"!刘德华首次纠正太太名字

科技要闻

万众期待的Gemini大模型:比GPT-4强,但强的不多?

汽车要闻

预售50万起/轴距超3米 问界M9预计12月26日上市

态度原创

时尚
房产
家居
艺术
教育

她可能是内娱争议最大的女明星?

房产要闻

央企项目率先开卷!三亚安居房,价格首次低破一万元/㎡!

家居要闻

去繁从简,静谧中的温润韵律

艺术要闻

画展参观人数创历史新高,这个小镇画家凭什么?

教育要闻

怎么不行?老师把一当红明星带进课堂引争议,家长怒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