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常发生于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部分老年患者也可发病,常伴随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咳嗽、喷嚏、大便等动作会使疼痛加剧。病程过久还会出现小腿外侧、足背皮肤麻木,严重时可出现会阴区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瘫痪症状。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适当卧床休息,在耐受范围内维持日常活动。症状缓解后可慢走、游泳;避免久坐、久站、搬动重物,避免旋转腰部的动作,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
炎性腰背痛。这种腰背痛往往发生在40岁前;发病缓慢;晨起较明显,很少突发腰疼;休息并不能改善症状,活动后反而减轻;晚上比白天明显,多是下半夜痛;常会屁股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炎性腰背痛,且症状持续3个月或以上,尽快去风湿免疫科就医。
炎性腰背痛静止期要注意保暖,合理锻炼,游泳被认为是很好的锻炼办法;平时注意坐姿,站立时尽可能挺胸收腹。疼痛发作期可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配合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定期复查。年轻人出现炎性腰背痛,一定要警惕和排除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避免病情发展,造成严重残疾。
骨质疏松症也会引起腰痛;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会引起腰部放射性疼痛;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结石、妇科炎症、经期紧张也会引起腰痛。
生活中,预防腰痛可注意4点。
注意姿势。尽量避免长期固定某个姿势,定时起身舒展筋骨。建议长期伏案工作者或司机增加腰枕,帮助腰部维持正常生理曲度。
注意腰部保暖。防止寒湿侵袭;选择硬质床垫,但不要睡木板床。
掌握正确搬物姿势。抬重物时先下蹲,然后双臂握紧重物后起立,再搬运到指定地点,下蹲放下重物。如果有腰部疾患病史,尽量避免频繁搬重物,不要逞强。
适当锻炼。锻炼前先做热身运动,避免腰部扭伤,强度要循序渐进。专业训练或运动强度较大时,合理使用腰围,但不推荐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