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石家庄3月8日电 (杨文娟)3月8日,“追梦者·她力量”——河北省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石家庄举行,表彰了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河北省“三八”红旗集体、河北省“十佳”美丽庭院和“河北福嫂”。
活动中,与会代表讲述了女性风采故事,她们为了梦想而奔跑,无愧于巾帼建功的追梦人。
使出洪荒之力带领妇女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紧张工作时,她从未想过这样做究竟值不值,“一切为了村民,为了村民的一切”是她工作的初心;匆忙脚步间,她最能体会什么是幸福,“让村民不管走到哪一个地方,都风风光光,一说高引铺村,就是生活富裕”,这是她工作的理想。
作为河北省唐山迁安市杨店子镇高引铺村的女党支部书记,高玉双用了六年的时间带领高引铺村的村民们感悟奋斗的价值、品味幸福的收获。
高玉双(中)
高引铺村曾经是一个脏穷乱的落后村,基层组织疲软,村民思想落后。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49岁的高玉双毅然放弃了自己红红火火的事业,接过了高引铺村这个别人眼中的烂摊子。
“也没有图什么,就是看着我们这基础差,想带老百姓干点实事,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高玉双说。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高玉双可谓使出了洪荒之力:自己垫资为村里修路、多方筹资兴建村民活动中心、争取省专项资金建起妇女之家……几年下来,高引铺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而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思想深处的积极性也被逐渐调动起来。为了增加村民收入,高玉双想出了各种办法。高引铺村炖肉的手艺在十里八乡远近闻名,高玉双就以此为卖点,在村里组建了6家农家乐和12个厨师班,对外承办红白喜宴,带动了村里130多名妇女的就业和增收。
“乡村振兴,就得需要产业支撑。老百姓会炖肉,我们就开农家乐;老百姓会织布,我们就成立绣娘坊,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干点实事。”高玉双表示。
充分挖掘高引铺村从明朝延续至今的手工编织工艺,高玉双成立了由村集体控股、全民参股的绣娘手工坊,既沿袭传统,又推陈出新。如今,在绣娘手工坊里,四代绣娘齐聚一堂,机杼声声,巧手飞梭。传统纺织土布制作的床上用品、手包和围巾等,工艺精湛、美轮美奂,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参观购买。
绣娘手工坊里一位67岁的老绣娘说,她现在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不光能挣钱,天天乐乐呵呵,身体也好了,“只要能干,我就坚持干下去”。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绣娘,她们表示,不用出门就能把钱挣到手,既有了工作,还学到了技术,她们愿意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于奋斗在基层一线的高玉双来说,幸福是千纯百炼的执着坚守,是精益求精的完美绽放,更是默默奉献的责任担当。高玉双表示,未来,她将继续带领高引铺村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机遇里,在平实而伟大的奋斗中,彰显巾帼力量,书写人生华章。
科研工作要干就干一辈子
由她提出的我国第一套MF-TDMA及MF-TDMA/FDMA融合卫星通信体制和自主研发系统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由她主持研制的我国新一代国防宽带卫星通信应用运控系统已累计创造效益70亿元;由她主持研制的我国首个卫星移动通信运控系统,为系统面向用户提供运营级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辽宁号航空母舰、嫦娥绕月卫星、神舟载人飞船、天宫宇宙空间站……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背后,都有她的智慧和汗水。作为中国电科卫星通信专业领域的首席专家,她的名字始终与中国航天的发展紧密相连。她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专家、第五十四所副总工程师孙晨华。
孙晨华(中)
“我工作32年了,咱们国家的卫星通信也是从弱到强,从试验阶段的水平达到了规模化应用的水平。”孙晨华说,科研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都不一定有效果,要干就干一辈子。
孙晨华选择把毕生时光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翻阅浩如烟海的资料,做各项预先研究、写技术方案、搞数据分析,就是孙晨华生活的全部,连她自己也数不清究竟在机房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她的同事说,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是孙晨华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命根儿”,她的严苛和精益求精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孙晨华每天的工作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图为孙晨华一天工作安排。杨文娟摄
图为孙晨华出差记录。杨文娟摄
除了搞科研,孙晨华的工作常态便是出差。一年365天,她有260多天都是在出差中度过的。“卫通技术没有捷径,科技创新也没有捷径,努力和不努力,结果骗不了人。”孙晨华表示。
结果证明一切。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孙晨华和同行团队共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欢呼,国之重器;点赞,巾帼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孙晨华以拳拳报国之志和卓越的巾帼力量,不断书写着中国航天事业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