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增加抚养“宝宝”个税专项抵扣 切中现实痛点

0
分享至

增加抚养“宝宝”个税专项抵扣,切中现实痛点

两会视点

养娃不易,也需政策给力。

今年的全国“两会”,“幼有所育”问题引发了多轮讨论。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发改委答记者问,萌宝们成了“两会”屡屡被提及的“最小场外嘉宾”。

民盟中央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针对社会上“生得起,养不起”的顾虑,就建议加大个税优惠力度,增加0至3周岁子女抚养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无独有偶,3月5日,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在答记者问时,也提到要落实育龄夫妻依法享有的各项福利待遇和计划生育的免费服务,落实个税减免扣除。他还提到一个重要概念,“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按照目前的个税抵扣政策,“子女教育专项抵扣”涵盖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各阶段(从小学到博士)。其中,学前教育(即幼儿园阶段)是从3岁算起。也就是说,孩子3岁以后,父母才能享受个税抵扣的优惠政策。而补上“0至3岁”这个年龄段,则能与之衔接,让个税抵扣能覆盖抚养子女的近乎全阶段。

这绝非多余:对很多新手父母而言,0至3岁期间育儿的压力并不小。作为一个两岁半孩子的母亲,我有个深切感受,那就是养娃不易。尤其是孩子3岁前,很多新手父母们心理上还在调适,各种生活压力就已经扑面而来。

每月各种账单接连袭来:奶粉、奶瓶,正餐、辅食,衣服、尿布,小车、玩具……即便我已经属于“糙养”的范畴,每个月仍需要动辄两三千元的刚性支出。

而比起经济上的重压,精力和时间上的占有也困扰着宝妈、奶爸。在孩子0至3岁之间,一天24小时几乎不能离开大人的视线。这意味着,即便一家四口“排班”照顾,也需要每个人每天付出6个小时。

我们常说,“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固然没错,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新手父母,必然会因为养娃而牵扯精力,进而影响收入境况、职业前景和家庭地位等。养娃的确是父母的分内事,但这绝不单单是个家庭命题,更是社会命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是发自内心地抵触孩子,而是因为抗拒压力而选择不婚、不育、不生二孩。

抛开生育所涉及的人口形势、国家发展等宏观问题不谈,单从个人感受和愿望出发,生两个宝宝,让孩子相互陪伴成长,在长大之后互相照护,可能是多数家庭包括父母、祖辈在内的期盼。可育娃成本就摆在那,它最终会以经济压力的形式得以体现,并将“生娃育儿”跟“确保生活质量”置于生活天平的两端。

而通过政策倾斜,帮助年轻人度过困难阶段,既能显示政策温度,长远看,也能激发社会的活力。

就此而言,“增加0至3周岁子女抚养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建议,击中了社会的痛点。

让“育儿”对应的个税抵扣项目从“3岁之后”扩展到“从出生到毕业”的全阶段,这本质上也是个税惠泽力度的扩大,既能更有力地缓解“高压”之下新手父母的生活负担,也能切中生育孩子的两大核心难题——“没人带、养不起”,让很多育龄夫妻少些后顾之忧。鉴于此,希望在未来个税政策再做调整时,能将该建议加以考虑。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宝探花撕下了女神的高冷面纱,也揭开了极品女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小宝探花撕下了女神的高冷面纱,也揭开了极品女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蕊姐说娱乐
2023-03-08 13:44:04
“照片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楼上两人,这注定成为他们永久的记忆”

“照片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楼上两人,这注定成为他们永久的记忆”

段子有我
2023-03-30 07:32:06
韩国2月接待国外游客激增379%,中国内地旅客同比增173.9%

韩国2月接待国外游客激增379%,中国内地旅客同比增173.9%

界面新闻
2023-03-30 13:05:00
严查美光,深意几何?

严查美光,深意几何?

谭祖亮科技
2023-04-01 17:58:02
江苏原公安厅副厅长履新民政厅长

江苏原公安厅副厅长履新民政厅长

阿sir
2023-04-01 23:25:33
“我就喜欢年轻和持久的!”湖南少妇为了满足性生活,专找小鲜肉

“我就喜欢年轻和持久的!”湖南少妇为了满足性生活,专找小鲜肉

社会猎奇号
2023-03-20 21:16:20
趁美国现在还占上风 为什么不对中国宣战 世界网友:中国没人敢欺负

趁美国现在还占上风 为什么不对中国宣战 世界网友:中国没人敢欺负

孙玉希军事
2023-04-01 16:07:38
彭德怀听闻第一军政委廖汉生在北京看病,愤怒说:廖汉生长能耐了

彭德怀听闻第一军政委廖汉生在北京看病,愤怒说:廖汉生长能耐了

文史茶馆2020
2023-04-01 08:54:51
仁爱礁震撼一幕:中国两艘4000吨巨舰“把门”,菲律宾这次真急了

仁爱礁震撼一幕:中国两艘4000吨巨舰“把门”,菲律宾这次真急了

环球参考
2023-03-28 15:23:48
阿罗约:我跟菲律宾学生讲1977年的中国,再让他们亲眼对比当下

阿罗约:我跟菲律宾学生讲1977年的中国,再让他们亲眼对比当下

人大重阳
2023-04-01 09:40:36
注意!身体这两处发痒可不仅是过敏反应,需警惕肝脏疾病

注意!身体这两处发痒可不仅是过敏反应,需警惕肝脏疾病

熊猫医学社
2023-03-28 09:31:32
90后的小伙子和50多岁的大妈,在家里用做性交易,被邻居举报抓了

90后的小伙子和50多岁的大妈,在家里用做性交易,被邻居举报抓了

专注解说堂
2023-04-01 16:36:50
就这么刚!无视西方国家封杀令,中国为俄罗斯大师提供复出舞台!

就这么刚!无视西方国家封杀令,中国为俄罗斯大师提供复出舞台!

沐沐艺术
2023-03-31 01:45:43
78年前,这位博士把炼狱带到人间,从此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

78年前,这位博士把炼狱带到人间,从此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

自说自话的总裁
2023-03-31 18:26:55
女性最满意的「同房时长」,你知道是多久吗?

女性最满意的「同房时长」,你知道是多久吗?

生命宝典
2022-10-08 13:41:56
年入30亿!三个快破产的福建人,挽救了中国男人面子

年入30亿!三个快破产的福建人,挽救了中国男人面子

金错刀
2023-03-31 18:25:17
张继科回应来了!对于欠债和传照片一事,他直接回复说:“没有”

张继科回应来了!对于欠债和传照片一事,他直接回复说:“没有”

大傻说娱
2023-04-01 17:32:24
这才是真相:中国只要继续这样下去,美国就离崩塌不远了?

这才是真相:中国只要继续这样下去,美国就离崩塌不远了?

兵国大事
2023-04-01 09:30:16
北极鲶鱼家族成员及势力大曝光,利益链盘根错节,真相在哪里?

北极鲶鱼家族成员及势力大曝光,利益链盘根错节,真相在哪里?

猎罪探长
2023-04-01 10:52:44
日本宣布林芳正访华后,不到24小时,日方就限制对华芯片技术出口

日本宣布林芳正访华后,不到24小时,日方就限制对华芯片技术出口

袁周院长
2023-03-31 22:27:46
2023-04-02 08:32:49

头条要闻

重庆市委常委张鸿星因病离世 享年55岁

头条要闻

重庆市委常委张鸿星因病离世 享年55岁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利拉德:一个时代的遗孤

娱乐要闻

黑暗荣耀大反转!李到晛林智妍承认恋爱!

科技要闻

坚持不造车,余承东解释之前为何要加华为logo

汽车要闻

理想汽车3月交付20,823辆 累计交付超过30万辆

态度原创

教育
亲子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教育部下发通知,双休制或将改为“单休”?有人欢喜有人愁

亲子要闻

这个甲流病毒太厉害了。

海外网友热议RNG击败TT

公开课

越南为了恢复人口实行一夫多妻,下场是?

军事要闻

德国防长:不再对乌克兰提供国防军现有武器装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